小记者之家网5月7日电(小记者 江易蔓)5月7日这天,虽然天空不作美,下着大雨,但却阻挡不了我的脚步,因为我和小记者们一起踏上了“探秘轻轨”的大巴车。
一路上,我和爸爸讨论起关于轻轨的话题,“蔓蔓,你知道这么长的轻轨是怎样从工厂运到轨道上的吗?”“嗯……从地上开过去的?”“错。”“那是从地上钻过去的?”“不对。”“从天上飞过去?”“还是不对,它又没有翅膀,怎么飞?”便传来了一阵阵笑声,于是,这么无趣的坐车时间便在这笑声中一会就过去了。
半小时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重庆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进入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8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务实和谐,创新发展”。我在想,这应该是企业的文化吧,正是这个目标的指引下,轻轨的叔叔阿姨们才生产出这么高质量的轻轨车辆,修建好一条条轻轨路线,让重庆市民能更方便快捷的出行。
这时,一位穿蓝色制服的工作人员来带领我们参观了3号线的模型,还给我们讲解了模型上的数字的意义030501-----030506,03代表3号线,050代表编组为第50辆的轻轨,最后的1和6则代表第一节和第六节车厢。原来这样啊,我以前坐轻轨也看见过这些数字,现在明白了它的意思了。
令我惊奇的是,轻轨居然也穿“裙子”,但它的名字叫裙板,叔叔给我们讲了裙板的好处与用处,裙板里面有许多车辆必须具备的机械设备,电线电缆,如果露在外面不好看,也不防水,所以裙板就像给这些设备与电线穿上了一条“裙子”,这样又美观,又防水了。接下来,马书记也来给我们讲解了轻轨的成长过程,再听了介绍后,有趣的一天便从此拉开帷幕。
我们首先来到了第一个车间——车体生产车间,这里专门生产轻轨外车体各个框架部分,有侧墙、底板、门框等。听工作人员介绍,车底边梁就有19米长。我问叔叔“生产这么一节车厢要多长?”“15天。”那重庆的轻轨有多少辆呢?这要多少天才能生产出来呢?我心里正在算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个机器人模样的设备,我一问叔叔,才知道这真的是一个机器人,叫“车顶点焊机器人”,专门负责点焊工作的。想想每天能跟机器人一起上班,好酷啊!
我们又来到了第二个车间——调试车间,这里有一辆轻轨和一根轨道。阿姨告诉我们,这是调试和检测轻轨,我们都疑惑起来,轻轨也有喇叭吗?我没听到过呀!阿姨挥手让车上的工作人员按了一下喇叭,嘟——声音比汽车浑厚,听了阿姨的讲解,才知道轻轨和火车是一样的,都是汽笛,怪不得呢!声音震耳欲聋。
第三个车间是下线车间,里面堆满了粗细不等的电线,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线起着传递信号、运输电力的作用呢。
我们来到了最后一个车间——组装车间,大大小小的已完工的轻轨,整整齐齐的排在这里,每一组的工作人员细心地给我们讲解:“看这儿,这是不是一个线槽?”说着,还用手指了指线槽,“一辆车有12个行腔,小行腔放信号线或控制线……”最后还有实践操作环节,任务是基础的捆线,紧固螺丝和排线等,小记者们也体验了工程师的乐趣。
不知不觉都到了中午了,我的肚子也“咕咕”地发出了信号了。早上出门前,外婆给我准备了一个包子让我吃的,结果下雨打伞忘了吃。我拿出包子,三个同学围了上来,看来大家都饿了,我也比较大方,一人1/4,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没料到,一个包子换来了友谊,真是不可思议啊!
今天的参观讲解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更自豪,因为我们重庆有“上天入地”的轻轨。今天也是一个开心的日子,因为我又结交了好朋友。
龙山小学 五年级(1)班
江易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