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革命足迹,讲莲华精神,2020年11月21日,2023级11班班主任杨老师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一场演讲活动。
首先由杨老师发言,讲了本次演讲活动的主题。然后由班长蒋某和杜某进行简短的发言,然后迎来了我们的第一位演讲同学赵某,你别看他平时大大咧咧,可到了演讲的时候,他可真是大展身手,让同学们大开眼界,他用他生动的语言,为同学们描述了王朴舍己为人的精神,和王朴的母亲金永华对党的无私奉献。
不久后,黄某站上了讲台,她叙述了王朴的故事:王朴又名王兰骏,是四川省重庆市江北县仙桃乡人,王朴六岁时随父母东渡日本,于1927年回国。1923年在重庆第一高小读书12年后进入求精中学学习,当年秋季考取了另一所学校,因支持进步,教师被无理开除,此后转到外地读书,1938年在家与几个同学组织自学小组进行自修,最后在1944年被复旦大学新闻系录取。在这所民族氛围浓郁的学校里,她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逐渐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1945年,中共中央发出“深入农村”的号召,黄埔在母亲支持下创办了莲花小学,莲华中学和志达中学,以学校为党的农村工作据点,发展党的组织,经过革命的洗礼,1946冬天王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1947年9月,中共北区工委成立,王普任宣传委员,兼管统战工作,1948年4月,重庆发生“《挺进报》事件”。市工委书记刘国定被捕,敌人从他身上搜出了王普开出的支票,4月27日中午,王朴被捕,面对敌人, 他正气凛然,英勇不屈。 1949年10月28日是一个令人悲痛的日子。当天下午,王朴,陈然等十位战友被枪杀于大坪刑场。
黄某的故事生动形象的为我们介绍了王朴的故事。为了人民解放事业,坚贞不屈,慷慨赴义,用28岁的生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信仰与追求,铸就了永远的丰碑。他运用《纪念白求恩》一课中最后几句话赞扬了王朴的精神: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几句话不仅赞扬了白求恩,还在赞扬王朴同志。王朴同志这种舍己为人,愿意为党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没有王朴同志这样的革命烈士,这样的红岩英雄,我们哪里还会有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向王朴同志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