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概览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小记者们通过记者笔下罗齐·斯特拉诺先生面对渐渐消失的农田与不断“长大”的城市。学习到记者新闻写作中的理性、客观,和通过描述事实、引述他人语言来达到引发读者共鸣的写作方法。
本次课上小记者们将根据上次课程的课后任务分享生活中出现的城市变化,并分小组扮演政府工作人员、房产商人、拆迁户、建筑工人等面对城市扩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引导小记者们进一步理解同一新闻事件或事实,通过不同的人物或不同的角度来表现,所带来的结果也会大相径庭。
积极回答问题。
教学设计
课前热身:课上,小记者们回忆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体会记者笔下城市扩建、农田消失的场景,并从课文中城市变化的场景引发小记者们对于现实生活中城市变化的思考。比如生活中遇到的市政维修、道路更新、老旧小区拆迁、绿植栽种等场景。
分享生活中发现的城市变化。
课堂主体:课堂上小记者们分享了他们在平时生活中发现的城市变化:小记者许可馨发在沙坪坝火车站那里,之前是一片空地,现在那里已经建成了天街,每天都有很多人。小记者郑铭予则发现学校外面小店之前很老很破旧,现在开了许多新店,看起来也很新。其他小记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发现,有的说五一放假回了老家,发现老家的路大变样了。有的说家里面小区的绿化带有人在浇水和修剪枝叶。
小组分享看法。
随后小记者们分组扮演政府工作人员、房产商人、拆迁户、建筑工人等应对生活中出现的这些城市变化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其中郑名杰小组扮演的是政府工作人员,他们希望城市里能建更多房子,有更便利的设施;郑茗予小组作为房产商人希望城市能扩建,这样能带来更多商业机会。作为拆迁户的何星瑶小组对于老旧小区拆迁这一城市变化,认为虽然拆迁老房子要离开以前居住的地方和熟悉的人,但是拆迁的得到的新房子各种设施比较新,生活会更方便。郑皓元小组代表建筑工人认为城市扩建需要新建许多设施,可以有更多工作,他们作为建筑工人希望未来的小区里面能过有更多的绿化,这样空气会更好。
小组分享看法。
课堂掠影
本次课上,小记者们总体表现优异,特别是在分享城市变化这一环节,小记者们通过自己细心地观察,踊跃分享了自己了解到的城市变化,以及周围相关人物对这些城市变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