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今年六十六岁了,眼睛有些浑浊,像是蒙上了一层雾,又像是岁月度上了一层纱;鼻子虽然依然很挺,鼻梁上部却已经有点塌陷了;头发根根竖直,发色却已灰白。因为常年劳作,他的皮肤粗糙,一双大手上面长满老茧,脸上布满皱纹,还有些斑点在脸上零星散落。他总是穿一身深棕色的旧衣服,系着一块黑布,脚踏黑色高筒靴子,朴素得有些寒酸。
爷爷是一个农民,文化程度只在小学阶段,甚至还不如我,因为那时的人们不注重孩子的教育,认为劳动比学习更重要,所以爷爷年纪轻轻就开始充当劳动力。跟爷爷相比,我自愧不如。爷爷给我讲过知青下乡的故事,在毛主席那一代,城市里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都要来到乡村劳动,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会,甚至有的知青中午12点还没能吃上早饭。毛主席曾说,青少年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青少年身上。也许,就像爷爷说的那样,死学知识没有用,我们应该做一个又会学习又会劳动的学生。
爷爷家里养了几十头猪,几十只鸡,两条狗,平日里家里可以说是“鸡鸣狗吠”“鸡飞狗跳”,本就乱作一团,再加上爷爷的劳作繁忙,根本没有时间打理屋子,因此家中杂乱,布满灰尘。每天早晨,爷爷六点钟准时起床,从不拖延,比我上学还早。迅速整理完毕,爷爷从房门出来,走进空旷的院子,开始准备猪食,他手脚利索,干活麻利,不似城里人娇贵,专挑粗活重活自己做,这些城里人想都不会想的事,他做得极好,任劳任怨,从不叫苦叫累。看着那一片浑黄的猪食,我不禁一阵反胃,眉头紧皱,目光疑惑:爷爷是不是对猪食有强大的免疫力?来到肮脏的猪圈喂完饥饿得“哼哼”直叫的猪猪食,爷爷又开始给小鸡们撒米、端水。我知道,那些米都是爷爷平时辛苦种地种出来的,有爷爷辛勤的汗水,想象着爷爷顶着烈日、扛着锄头、迈着艰难的步伐种地的情景,我不禁眼中泛泪。等这一切做完后,我们才慢慢起床,享用早餐。爷爷都是粗茶淡饭,从不铺张浪费,十分勤俭节约。爷爷一直工作到深夜,经常9、10点钟才吃晚饭,他真是起早贪黑的典范!
虽然我们看着爷爷觉得他异常辛苦,他自己却觉得十分快乐,我想那就是劳动的快乐吧!在老家爷爷的邻居们,一提起爷爷那可都是赞不绝口,佩服得很。因为,爷爷在劳作过程中有好几次都骨折了,在医院治疗好了之后,爷爷就又按捺不住那颗想要劳作的心,我们都很担心,可又拿爷爷没办法。只能劝爷爷干点轻活,活动活动筋骨就行了。爷爷倒好,只要一有活干,就乐呵呵的。
我的爷爷热爱劳动,并且能快乐劳动,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我给了爷爷一个大大的赞!(大坪小学 程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