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不同的课堂在金佛山开展,在这金佛山“第二课堂”里,同学们不仅玩好了,也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娱乐与学习融为一体,劳逸结合。
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通过观察、描述、记录小猴子,以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大家带着兴奋与期待和科学营地的“D.O”一起踏上了猴区之路。走在小路上,听着“脚下”细细的流水声,白花花的流水拍击着石块,发出一种悦耳的声音,与流水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听一场大自然的演奏会。旁路一排排整齐小树,一旁高大耸立的青山,无数绿色愉悦着我的眼睛。沐浴在晨光之下,这还真是“妙不可言”的感觉。
“快进入猴区了!” “D.O”们再三提醒我们,不要出声,要安静。大家压根儿没听进去,一心只想着那可爱的小猴。进入猴区,大家都静悄悄的,连大气都不敢出,蹑手蹑脚的,生怕把猴子吓跑了似的。但大家还是压制不住内心的好奇,纷纷抬起头东张西望。耳边的流水声不但没有停止,反而越来越大,流水越来越急,水更清澈了。
接着,我们跟着“D.O”的脚步走进了一个小亭子,那儿抬头就能看见一只只可爱的小猴。他们可真机灵!在“花果山”上东奔西跑,上蹦下跳,眨着快活的眼睛。突然,一只胆大的猴子一路连跑带跳,爬到了亭子里的石柱上,“含情脉脉”地盯着我们,仿佛在等给它美食。大家兴奋地望着它,纷纷掏出手机对着拍照。小猴子可能被眼前的景象和闪光灯给吓住了,匆忙地跳到了另一个石柱上,还害羞似的摸了摸头,挠了挠耳朵,埋着头,像个才出道的模特!
在“D.O”的催促下,我们依依不舍地离 开了猴区,流水声渐渐听不见了。
紧接着是下午的动手课程,探秘、制作高深莫测的“木牛流马”。这个可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神奇运输工具。行军打仗,粮草先行,这个可是打胜仗的保障,有了它,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运粮,就没那么难了。同学们不但有故事听,听完后,还亲手制作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木牛流马”,既学习了历史知识,也锻炼的动手能力。
时间过得很快,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了,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我们坐上了大巴,车厢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描述着今天的场景,就连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同学都叽叽呱呱说个不停,一路上欢声笑语,有着说不完的快乐!
今天的课堂比平常的生动、有趣,更让同学们记忆深刻,也激发了大家探索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兴趣,更让很多同学觉得写作文没那么可怕,更不用再绞尽脑汁的胡编滥造。动手课程,也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技术的崇拜与向往,同时也锻炼了大家的动手能力,听说在国外,这样的教学方法早就流行了,今天我们也体验到了这种新式教育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教室以外的课堂,我想感叹的说一句,这样的学习,多来几次可以吗?(两江新区人和小学 罗雅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