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现在的春节已和以前的春节有所不同,而我总会津津有味地听妈妈讲起她小时候的春节。
妈妈小时候的春节是无数人最最期待的节日。除夕时,在外的上班人可以千里迢迢的回到家和家人团聚,能够吃到一年才能吃到一次的美食;人们会在门口贴上自己亲笔手写的春联;小孩子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各式各样的糖果满足了所有人的味蕾,任丝丝甜味在嘴里散开,侵入心田;当然,最不能忽略的,便是孩子们吃完团圆饭后,双手抱拳,在长辈们面前说上一句“恭喜发财”,一个红彤彤的大红包便出现在了手心里,打开一看,一元、两元、五元崭新的人民币,厚厚地一叠,每个人都变身“大富翁”。春晚开始了,左邻右舍围在唯一一台黑白电视机前,观看着唯一一档综艺节目——春节联欢晚会。人们这时候可不肯睡觉,都等着新年的钟声敲响。
那时的鞭炮种类丰富多彩,什么地老鼠、小礼花、冲天炮都是孩子们的最爱。街坊邻里的孩子全部聚集在一起,大人们看春晚,孩子们就在院坝放鞭炮。孩子们把自己买来的鞭炮放在一堆,先拿出地老鼠,点上火,地老鼠便在地上转起圈来。孩子们便借此与小伙伴们比赛谁的地老鼠转的圈数多。
时光飞逝,一转眼到了我的春节。和以往一样,都是中国最传统的节日,是亲人团聚的节日,年夜饭也比以前丰盛了,各色的菜品,可谓是色香味俱全,;现在,不一定是在春节才会穿上新衣服,随时随地都可以穿上一件漂亮的新衣服。多数人家门上的春联会去商店购买。现在,可以看得综艺节目数也数不清,一档完结一档又出,渐渐没有多少人像妈妈小时候一样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了。
特别是今年的春节,我家过得与以往略有不同。大年三十,我会手写一对预示吉祥的春联,会和亲戚吃着团圆饭,必不可少的,是长辈们充实的红包,红包的金额已经从以前的二十元变成了几千,而我,也总会兴奋地拿着压岁钱给自己买上几个好玩的新年礼物,而不只限于鞭炮。晚上,我不是选择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春晚,而是出门观赏烟花、呆在床上看几本好书。门外瞬息万变的烟花,曼妙地展开她一张张浅黄、银白、洗绿、淡紫、清蓝、粉红的笑脸,美不胜收。巨大的烟花在空中绽放,花瓣如雨,纷纷坠落,人们似乎触手可及。坐在床上看几本好书消遣消遣时光,在窗外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待到十二点总会有些小小的激动。
大年初一,贺岁片逐一上市,哪一部也不想落后。我家没有选择上门拜访,而是走进电影院,挑选几部优秀的贺岁片观看,观影之后再记两篇手账是再好不过了。很显然,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已经从满足物质,上升到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我的春节虽然与妈妈小时候的春节有了很多的不同,阖家团圆的习俗却是永远的主题。保留习俗,总会让人的内心充满暖意,甚至有些小小的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