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这座海滨城市,是众多文艺青年的梦想栖息地,我也不例外。我去厦门算是完成我的中考毕业之旅的遗憾吧。作为新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厦门在飞速发展,但它也保留了上世纪或者更久远的文物。在东南沿海,一座白鹭之城正在时光的风尘里愈发光亮。
我乘坐厦门航空航班由重庆飞往厦门,早闻厦航准点率之高,但事实确是如此,作为中国第六大航空公司,天宇联盟的成员,厦航的服务水平极高。由重庆飞往厦门大约两个半小时。出机场时,正是下午两点整,整个厦门氤氲着懒洋洋的气息,黏黏的海风环绕在空气里,整个世界仿佛都是懒懒的。
到了厦门的第一站,我去了有中国最美大学称号的厦门大学,其坐落于宁静的南普陀寺对面,又临环岛路,起院内红墙黑瓦,一股中欧气息在空气中漫开。参观厦大时正赶上细雨纷飞,一阵阵绵绵细雨在空中散开,洗礼着厦门大学。一滴滴雨水,透过上百年历史的榕树,缀满厦大的土地,一团团漂白的雾气久久不能散去。一个人漫步厦大,感受这座百年老校的文化气息。
世外桃源——鼓浪屿,可以说是厦门的一大标志,其位于厦门半岛西南隅,与厦门岛隔江相望,只隔一条宽600米的鹭江。鼓浪屿上百分之七十的建筑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造的,中欧结合,彰显着一段文化大融合的过往。从厦大冒雨匆匆赶到横渡码头,遥望对面的鼓浪屿,白雾缠绕,似一股仙气给鼓浪屿增添神秘感。坐上摆渡船,船鸣声划过天际,海面泛起片片涟漪。一抵达鼓浪屿码头,一踏上这片梦寐以求的土地,我开始沸腾,一股清爽的夹杂着树叶清香的海风迎面拂来。驻足码头,回望厦门,此时此刻,获得纷扰世间的一刻宁静,四周都沉睡了,只有风在诉说着,海在回应着。
那天,鼓浪屿的阳光被乌云遮挡,只留下一缕缕暗灰色的光线,和一阵阵来自大海的清风。起了一个大早,一个人,一本攻略,一个耳机,我独自漫步在鼓浪屿的大街小巷。花园洋房外,一朵朵花缀满了整个屋壁。行人熙熙攘攘的,整个岛屿还沉浸在昨晚的美梦中。沿某条无名小路来到海边,远眺,浪花一卷一卷地从远处奔来,湛蓝的海荡起阵阵波浪,海声回荡在海滩上空。抬头仰望苍穹,灰黑色的云朵遮挡住了太阳,但是太阳绝不服输,它在挣扎着,与之抗衡着,留下一片光斑在似破损的棉絮的天空中,好不容易投下一点碎影。踱步在海滩,身边海声,鸟声,人声混合在一起;闭上双眼,面朝大海,海风拂过我的脸颊,扬起了我的衣角。那时候,仿佛与世无争,仿佛岁月静好。
再次回到闹市区,那些在东南沿海永不败落的树,还长着深绿的树叶,身旁一批又一批陌生人迎面而去,他们或惊或喜或静。
离开鼓浪屿那天,我特地去了鼓浪屿上较为出名的几家店铺,有家记忆尤深,其名叫“苏小糖”,踏进店铺,一阵鲜花饼的香气萦绕在耳边,温馨的装饰,仿佛在等待归人,或许,我们对于鼓浪屿而言,是一个个归人而不是过客。寄了几张明信片,也邮寄了名为“写给十年后的自己”的明信片,只愿将这段旅程留在记忆深处。
告别厦门。坐车来到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窗外,灯火通明,黑夜吞噬着这座城市。飞机伴着轰鸣声在头顶掠过。伫立人头攒动的机场,我明白了,我终究只是这座城市的过客而不是归人。
登机前,我在买来的一张明信片上写下:旅行的意义,从来都不是为了看风景,去救赎灵魂。这个世界没有能够救赎自己的地方,山是山,水是水,河归河,路过路,一切只在于寻找本身,走过路过看过,便是最大的意义。
飞机穿过夜晚的云,穿过皎洁的月光,生活也回归正轨,也期待下一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