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深深地被作者对地坛眷恋与喜爱的感情所感染。作者史铁生,这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北京青年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他虽然双腿瘫痪,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他坚强的意志让他的文章有着独特的气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地坛作为作者的挚友,陪伴了他几十年,让他有所深思,有所感悟,也让他在日后对地坛的描写中,洋溢着满满的回忆。在文章的首页,作者讲述了这样的机遇:“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我常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古老的地坛见证着时间的更替,而就是为了等待这个在它怀抱中不断成长的青年,这是作者多么真诚而美好的想象!“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不妨细想,地坛为这个“失魂落魄的人”都准备了些什么?也许是一片安静的草地吧,也许是习习微风如母亲般的关怀吧,或者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境界吧?平静话语的背后,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深情!
地坛,这位忠诚的老友,还不断地介绍新朋友给他认识:园里散步的夫妇、热爱唱歌的小伙子、喜欢饮酒的老者……在园里,作者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而当园中的人们纷纷离开这座古老的园子时,作者却只能怅然:“十五年中坚持到这园子里的人都是谁呢?好像只剩了我和一对老人。”这无声的叹息,也蕴含着作者对往事的回忆所泛起的淡淡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