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垃圾分类”一词频上热搜榜。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垃圾分类行列,了解垃圾分类的人自然越来越多,了解垃圾分类知识既是公民意识觉醒,也是垃圾强制分类成为趋势倒逼的结果。
垃圾分类需要人人参与,而人人参与的前提是了解相关知识,只有了解清楚才能精准投放。中国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在实施垃圾分类的城市,每个人都要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而普及这类知识是一个系统工程。虽然媒体宣传是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的渠道,但还需要科学制定垃圾分类政策和标准,进行多种手段长期推动。
接下来就看看锦苑小学的同学们和老师们对垃圾分类的看法吧!
小记者:同学你好!请问你了解垃圾分类吗?
同学:了解。比如,垃圾桶有5种颜色,分别是红色、蓝色、绿色、黄色和灰色。
小记者:那你觉得大家应该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呢?
同学:认真分类,准确投放。
小记者:老师您好!请问您觉得同学们遵守垃圾分类吗?
老师:还算遵守吧。但还需改进。
小记者:有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呢?
老师:一些同学不知道垃圾分类,就随手乱丢。还有些同学知道垃圾分类,但是不遵守,也就随手乱丢。希望在这方面加以改进。
除了这些,再来看看环保阿姨的想法吧!
小记者:阿姨您好!请问您从事这份职业有什么感想?
环保阿姨:希望大人和小孩都能爱护环境,不随便乱扔垃圾。
垃圾分类是一个城市的标配行为,也应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多数居民习惯垃圾随处丢、到处放。而不愿分、不想分、不会分、懒得分,则成为阻碍垃圾分类的主观因素。只有引导群众提高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认识,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让垃圾分类从“推着群众走”过渡到“群众主动干”,才能让垃圾分类成为国家新风尚。
垃圾问题不仅影响人们的居住环境,也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在垃圾分类的时代潮流中,每个人都是“当事人”,每个人都是“主人翁”,每个人都是“执行者”,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当好垃圾分类的宣传者、践行者、推动者和监督者。其实垃圾分类并不难,就在于人们有没有形成主动去做的意识和良好习惯。当然,主动意识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多宣传、多教育、多引导,不能走急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明,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国风。人人行动起来,让垃圾各就各位,中国才能奔着美丽、文明的方向而去。
为让同学们、老师们能准确分类,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红色垃圾桶: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灯泡、废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废家电类、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绿色垃圾桶:餐厨垃圾(包括油、水、果皮、蔬菜、米面、鱼、肉、骨头以及废餐具、塑料、纸巾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蓝色垃圾桶: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黄色垃圾桶:医疗垃圾(包括使用过的棉球、纱布、胶水、废水、一次性医疗器具、术后废弃物品、过期药品等)。灰色垃圾桶:其他垃圾(如建筑垃圾类、生活垃圾类等)。
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地球;保护地球,就是在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