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北京时间”是谁确定的吗?你知道“天马”望远镜吗?这就不得不提到叶叔华奶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国天文学重要奠基人、我国首位女天文台台长、被誉为“北京时间之母”的叶叔华奶奶。
新中国成立之初,各方面的大型建设都需要精密地图,而地图测绘,需要有高精度的世界时服务作为保证。国家给天文学家们下定的任务是要建立中国自己的综合世界时系统。1958年,叶奶奶开始了综合世界时的试验。为了找到适用于中国的综合世界时的数据处理方法,叶奶奶和同事们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凭借上海、南京两个天文台观测,仍能保持时间系统长期稳定的方法。此后,共有北京、武汉、陕西等5个天文台陆续增加天文测时工作,中国的世界时系统日益加强。1963年,中国的世界时系统精度开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超越了苏联的标准时刻系统,居于世界第二位。1965年,这一系统通过国家鉴定,正式作为中国的时间基准,它就是我们今天使用的“北京时间”。如今,我们每天的生活,都与叶奶奶的这项科研成就息息相关,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由叶奶奶确立的中国标准时间——“北京时间”中。
叶奶奶还是探月工程的幕后推动人。她倡导和推动的中国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网和射电望远镜,为我国探月工程作出关键性贡献,让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一步一步成为现实。射电天文望远镜,能清晰地听到来自宇宙深处微弱的射电信号,听到天体发来的“语音”,从而为我国深空探测项目提供定轨观测,为“嫦娥”奔月保驾护航,指明前行的方向。
2022年,叶奶奶已经95岁高龄。在上海天文台,你能看到她每天上班的身影,在食堂窗口排队取餐的身影,她始终怀着对科学事业的强烈热忱和对国家科技强盛的无限渴望,以永不放弃、坚韧执着的精神攻坚克难,不断登上新的科学高峰。
为了感谢叶奶奶在“北京时间”和探月工程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在浩瀚的星空中有一颗小行星就命名为“叶叔华星”,她的名字在星空闪耀,指引着我们不断探索奇妙的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