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怡红院中的那株海棠花在寒冬腊月开放以后,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好,有的说是不祥之兆。
贾母忧惧,总觉得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她思前想后,觉得黛玉身体太弱,恐怕不能长寿。于是叫凤姐用调包计让宝玉和宝钗成亲,谁知道被黛玉无意中知道了,她顿如五雷轰顶,一下子就病倒了,伤心的她便叫紫鹃去问宝玉。
宝玉也很吃惊,他觉得自己和林妹妹都被欺骗了,人生大事,自己连作主的权力都没有,孤苦伶仃的林妹妹已经父母双亡,如果我再辜负了她,她还活得下去吗?没有她,我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宝玉心想: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奢侈日子早就过腻了,不如与黛玉私奔,离开这个有权有势的家,他被自己的这个想法吓了一跳。
可逃离总比现在更有希望,宝玉找到黛玉商量,病中的黛玉一下就来了精神,她非常赞同宝玉的想法。宝玉先在家里偷了许多银子,还藏了一些书籍准备好,在一个晴朗的夜晚,悄悄雇了一辆马车便和黛玉一起走了。连他自己也奇怪离开前对家里一切都不留恋,反而感觉像离开囚笼一样轻松。
但出走以后四处奔波的生活也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一路上他们历尽了千辛万苦,有好几次他们都得了重病,都是过路的那些淳朴善良的人们救了他们。宝玉真后悔自己平时娇生惯养,出了家门连生存都困难,倒是林妹妹竟然很开心,她跟那些素不相识的大婶们很投缘,身体也不像以前那么娇弱了。宝玉心里也佩服黛玉的坚强,他暗下决心,一定不让她失望。
在这些流浪的曰子,他们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他们增长了许多见识,有好多贫穷的人们正受着生活的折磨,贾府的荣华富贵和勾心斗角与乡亲们的日子相比,多么讽刺!
一天,他们来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里像个世外桃源,人们穿着粗布衣服,吃着粗茶淡饭,太阳出来他们就劳动,太阳落山就回家休息。没有人高高在上,也没人低三下四;没有欺瞒诈骗,也没有偷鸡摸狗的事情发生。男女老少都过着平等自由的生活。
来这里的第二天,宝玉和黛玉便去田野采草药,因为黛玉的身体还没完全恢复。远远地宝玉看到一个小山包上,一位妇女难过地守在一座新坟前,莫非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于是他们就上前关心地询问。原来是她的孩子得了伤寒,村里人都不懂医术,她不知道自己给孩子采的草药有毒,孩子服了她熬的汤药,当晚就痛苦地离开了人世。妇女说完自己也忍不住哭起来。
宝玉和黛玉一边安慰她,一边决定留下来帮助这里的乡亲们。 宝玉和黛玉的想法得到了村里人的拥护。他们安顿下来后,宝玉刻苦看书学医治病,黛玉本来就很有才华,便教乡亲们及孩子读书识字。村民们也热情地教他们种菜煮饭,一切都那么和谐顺利,他们来了后,小山村的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了。日子像流水似的不知不觉悄悄地一晃就过去了许多年。
十年以后,黛玉早就被锻炼成了一位贤妻良母和受人尊重的教书先生,宝玉也成了一位远近闻名的大夫,找他治病的人络绎不绝。他们还有了一男一女两个可爱的孩子。一天,村里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一群孩子像看到外星人似的把她团团围住。黛玉上前正要招呼孩子们要懂礼貌,当她走近仔细一看,那乞丐不是刘姥姥吗?
这么多年她身体还是没多大变化,黛玉连忙请她进自己屋里吃了顿饱饭。通过刘姥姥断断续续的述说,黛玉这才知道,贾府早些年就衰败了,还被朝廷操了家,元妃、贾母、王熙凤先后都孤零零地去了……刘姥姥人穷命贱,现在还活得好端端的。
听了这些,黛玉感叹,贾府曾经的荣华富贵就像过眼云烟,眨眼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似一场虚幻的美梦,只有她和宝玉从梦境里挣脱了出来。她很庆幸,当初宝玉的勇敢让他们逃过了贾府那场劫难。
又有一天,街道上来了个跛脚和尚,他疯疯癫癫的,口里念着乱七八糟的话语,手中拿着一块石头。他来到宝玉的医馆前,拨开看病的众多病人,走到宝玉跟前,抓住宝玉的衣服,要宝玉跟他回到什么青埂峰去,说他前世是块石头,还说他现在拿的这块石头就是宝玉曾经丢失的那块玉。
宝玉一听,火冒三丈,拍案而起,理直气壮地对和尚吼道:“我不相信什么前世,以前的贾宝玉早死了,我现在已脱胎换骨,乡亲们还等着我看病,请不要在这里胡说八道,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听从任何人的安排!”这时,黛玉和乡亲们也闻讯赶来,他们手里都拿着农具和棍子。黛玉冲上前去大骂那疯癫和尚:“你这疯和尚,满口胡言乱语,你敢动他半根毫毛,看我们不用乱棍打死你!”那和尚见势不对,口里慌慌张张地乱念着:“……变了,全变了……走了,回石头峰去了……”
便灰溜溜地消失在乡亲们的视线里。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来打扰这个乡村平静的生活。(竹林实验学校四年级五班 童一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