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作文课上,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顶帽子,说它大有来头。这是一顶深蓝色的帽子,帽檐上面绣着两片精美的金色橄榄叶,帽子的正中间有五个威武的大字“蛟龙突击队”。“老师,这不就是一顶普通的蓝色贝雷帽么?有什么稀奇?”有同学不以为然地说道。我们小声议论起来,纷纷把疑惑的目光投向老师。
“孩子们,可不要小看这顶帽子。它是参加2006年多国联合海上军事演习的纪念品。你们看,深蓝代表大海,金橄榄代表胜利与和平,蛟龙是大海的主人,我们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这寓意着南海属于我们中国。7月11日,这是中国的航海日,它起源于明朝。我来给你们讲一个关于航海日的故事吧。”在我们期待的目光中,老师娓娓道来。
公元1405年7月11日,正值明朝永乐年间,一个由两千多条船只、近两万八千人组成的浩大船队,满载着中华大地出产的各种各样的物资,在港口整装待发。郑和站在船头,升起高高的令旗。“呜——”响亮的竽螺声回落在港口上空,庞大的船队一艘艘驶出了港湾,驶向了茫茫的大海。那场景太壮观了!
船队乘风破浪,驶出南中国海域,没多久就到了一个小国——爪哇国,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了。
当时这个小国正在打内战,东王战败,西王占领了岛屿。郑和的船队上岸购物,西王以为是东王派来的援兵,不问青红皂白就杀了170多人。后来发现是误会,西王惧怕大明朝向其宣战,赶紧向郑和请罪。郑和见对方态度诚恳,为了体现出大明朝的气度,便原谅了这个小国。西王感激涕零,赠送了很多礼物给明朝皇帝。
郑和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一生出使西洋七次,历时28年。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7月11日定为中国的航海日。
听了老师的讲述,我们恍然大悟:原来,自汉代,我国就有关于南海的大量记录;从宋代开始,南沙群岛就划入了中国版图;元代,中国与爪哇国打仗时,南海诸岛就是元军的大后方;明代,郑和下西洋,留下了南海海域详细的航海图……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南海从古到今都是中国的疆域。
可今天,一些国家却想把南海占为己有。我们中国人当然不会答应!作为一个中华少年,我对这些国家企图侵占别国领土的行径感到非常愤慨!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奋发图强,为将来更好地守卫我们的国家而努力。
金山小学四(6)班聂驿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