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去公园玩耍时都划过船吧,一次游玩中和妈妈的对话却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妈妈问我:“这船怎么不会沉呢?”我回答:“当然不会沉啊,因为这是木船嘛。”妈妈反问我:“难道没有铁船了吗?”一下子把我问住了。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只有木头才可以在水中浮起来的啊……
带着心中的疑惑,回到家我马上上网查了起来。是浮力!原来水有一个特性:它对进入水中的物体会产生浮力。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如果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重量,物体就会上浮;如果受到的浮力小于它的重量,物体就下沉。由于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所排开的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所以当物体的重量大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就下沉,反之就上浮。正因为这样,所以一个物体能否在水中浮起来就与物体本身的材质没有多大关系了。
心中的疑惑解开了,但紧随着下一个问题又来了。我明白了水有浮力,但相对于一个具体的物体,我们怎样才能测出水对它的浮力是多大呢?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在家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先准备好做实验的材料:妈妈买菜的弹簧秤,一个不是很大的铁盒子和一个装满水的盆子。
实验步骤:1)先用弹簧秤测出铁盒子的重量;2)将铁盒子挂在弹簧秤上放入水中,测出此时铁盒子的重量;3)比较两次分别测出来的铁盒子的重量。
结果就很明了了。因为铁盒子浸在水中,受到了水对它向上的支持力(浮力),从而使两次测量的结果有了差异,而这个差异就是水对铁盒子的浮力!同样的方法,我用弹簧秤分别挂住一些其它不同大小的物体进行实验,都可以顺利的测出水对它们各自的浮力。而且根据对每次测量差异结果的记录,我了解到浮力确实与被测量的物体本身的材质没关系,只跟被测量的物体大小也就是物体的体积有关系,很好理解,这个体积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它所排开的水的体积。
本以为真相大白了,一旁的妈妈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我们是用普通的自来水做的实验,但如果换成其它的液体比如说海水,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在妈妈的许可下,我把家里存放的所有的盐全都倒入先前准备好的水盆中,呵呵,模仿海水嘛。待盐全部溶化后,我把刚刚做过的实验全部又重做了一遍。哇,测量出来的每件物体的前后差异值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也就是说不同的液体对相同的物体所产生的浮力还不相同!这是怎么回事呢?上网查!原来浮力的大小还与液体本身的密度有关系。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液体密度越大 浮力越大,液体密度越小,浮力越小。原来的自来水中加入大量的盐以后,增大了水的密度,所以测出来的每件物体的前后差异值都变小了,也就是说它受到的浮力都增大了。
科学真是太神奇了,而且无处不在!现在回想起小时候学过的“曹冲称象”的故事,不正是运用了“浮力”的作用吗!通过这次小小的动手实验,让我明白了大自然的的奇妙,同时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着太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热爱科学,从现在做起!
四年级七班 祖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