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称“长安”,是一座与重庆相隔不远的城市,是著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西安还是我国13个帝王的首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的都城。
八月中旬,我们一家慕名来到古城西安。
奇险天下第一山——华山
“渭水绿溶溶,华山青崇崇”我们首站选择五岳之一的华山。
华山位于陕西渭南华阴市,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由此中国许多武侠小说的主人公均选择在华山论剑,可见华山的“奇险”。
我们选择了乘坐索道从西峰上山,从北峰下山的路线登华山。原以为“风平浪静”的索道之行,却发生了一件趣事。
索道每次经过中转站时,我们乘坐的索道“小箱子”便会一抖一抖,让人感觉“小箱子”似乎马上就会从山顶掉下去,我们的身体也随之抖动。每当这时,“小箱子”内就会出现纯正 “女高音”。女高音在“小箱子”里回荡音,久久不能消散。抖动中的华山就像一部精彩纪录片,向我们讲述着华山每一处的美,述说着华山的每一个动人故事,描绘着华山的与众不同。
放眼望去,华山像被白颜料刷白了一样,时不时还出现了绿色的“墨点”;华山还像被刀削过一般,被削过的每一块石头都洁白如云;华山还像魁梧的卫士一样,尽心守卫着我们的家园。
原以为选择索道上山,我们的登山之路会非常轻松,但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错的。在华山的“征途”中,我们依次登上西峰、南峰、中峰、东峰和北峰的峰顶,每一个峰顶都那么高,那么险,我们的“征途”之路异常辛苦。但这并未影响到我们的登山乐趣,其中有两个令我最难忘的地方。
第一个是 “华山论剑”的石碑。当我们在西峰峰顶看到第一个“华山论剑”的石碑时,我以为这便是金庸爷爷所著的《射雕英雄传》中黄药师、欧阳锋、段智兴、洪七公、王重阳五人第一次华山论剑的地方。可当我登到其他峰顶时,同样会会出现另一个“华山论剑”的石碑,那到底哪一个才是金庸笔下“华山论剑”的地方呢?我真想立即找金庸爷爷问一下。
第二个是攀岩。这里的攀岩跟我们平时的攀岩不同,它由一条垂直的阶梯和两旁的铁链组成,没有可系在身上的安全绳索,攀岩的安全只能靠双手抓稳铁链才能实现。我觉得这里的攀岩不仅需要实力,还需要有勇气。
喜欢挑战的我忍不住跃跃欲动,在征得爸爸的同意后,我开始攀岩。我小心翼翼开始攀岩,双手将铁链死死的捏住,哪里肯放松半点,生怕一个不注意就摔了下去,要是滚落下去便是万丈深渊。我专心致志的由下往上爬,完全没有注意到这时居然有人由上往下爬,我的小脑袋一不小心撞到了由上往下爬那人的屁股。此时,我俩尴尬极了,还没有来得及跟对方道歉,我的身体不由自主的往下坠,吓着我汗水都冒出来了,我双手拼命的抓紧铁链,防止身体往下掉。被撞的人此时只好改变攀爬方向,跟我一样由下往上爬。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一步一步的登上了山顶,终于成功的完成了攀岩。
这次攀岩让我明白,挑战时除了需要勇气外,还需要细致的观察和灵敏的反应能力。
途中我们一路走走停停,待我们顺利登完华山准备下山时已经是下午5点了,算算时间,我们差不多在山上逗留了6个小时才勉强将华山游完。
经过一天的疲劳,回到酒店我便倒在床上呼呼大睡了。今天真是难忘的一天,惊险的一天。
陕西历史博物馆
经过昨天的华山之行,一早醒来,发现我的双腿在向我“抗议”,它疼得不想再动一下,但我们仍坚持按计划坐火车去西安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
当我们抵达博物馆时,大门发票处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2小时后我们终于进入博物馆参观。
博物馆非常宏伟,里面珍藏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秦、汉和唐朝等十三个王朝历史文物,里面的文物不仅数量多,品种也多,其中商周的青铜器非常的精美,展示了独特的陕西文化。
热闹的回民街
走出博物馆,我们一行人来到回民街游玩。回民街,真热闹,叫卖声、吆喝声持起彼伏,与我们重庆的磁器口略为相似。
回民街随处可见烤羊肉串,烧烤使得整个回民街被烟包围了,但这并未影响到回民街的吃货们,比如我爸爸,他可是出名的“羊肉大亨”,一到回民街,他就“风卷残云”地吃烤羊肉串,仿佛饿狼附身,走出回民街的爸爸肚子可当“皮球”拍了。
兵马俑
《秦兵马俑》这篇课文相信大家在四年级已经学过了,文章里面对兵马俑的占地面积作了详细的描写“兵马俑的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五十个篮球场。”在亲临兵马俑现场后,我对这个数字有了更真切的体会,站在兵马俑一号坑内,人就如同蚂蚁般渺小,许多的俑整齐的排列着,像千军万马一样壮观。
据博物馆的讲解员介绍,埋在地下近2000多年的每一个兵马俑能如此复原,得益于工匠的良好技术。
她介绍道,经考古学家发现,在每一个兵马俑的腿上都有制俑工匠的姓名,而且还有其详细的家庭住址和其负责人的名字。原来秦朝严禁制俑工人弄虚作假,秦法规定匠人在自己负责制作的俑上刻上相关信息,以防止其制作的俑出了质量问题后找不到责任人。
由此可见秦法的严厉。
西安美食
在离开西安的途中我意犹未尽,立即亮出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了一位西安的司机——王叔叔。想到回民街美食,小记者问道:“叔叔,您平时主要吃些什么?”王叔叔回答道:“我们西安人早晚主要以小米粥为主,配上泡馍和小菜,中午通常吃面条。我们吃的面条都是自己动手擀的,因为这种擀出来的面条吃起来特别劲道。”
“那您和家人平时都不吃米饭吗?”小记者疑惑地问道。王叔叔听了小记者的提问后,笑了笑回答道“不,我们也吃米饭,但一周最多吃一次,我们更习惯吃面食,就像你们南方人习惯吃米饭一样,这就是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西安真是一座美丽的古城,这里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奇险的华山、珍贵的文物、美味的食物、热情的陕西人,这一切都让来此的游客们流连忘返。
西安,你好!我们期待再次相会。(罗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