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在网上偶然间发现了一幅名叫《星空》的画作,我因好奇而点开一看,眼前立刻出现了一幅以深蓝色为主的作品。
天空之下,是一座平静而静谧的村庄,作者梵高用大量的深蓝来现出这片村庄所处的安详,但在村庄不远的山坡上,红褐的火焰在熊熊燃烧着,仿佛想要冲出画布,但与画布顶点的距离是永不能逾越的鸿沟。其实这火焰并不是火焰,而是一棵柏树,但画得像无数条扭曲身体的、红褐的蛇!它们直上云端,但又无法逾越,它们愤怒着、嘶吼着,我好像听见了那痛苦的悲鸣声,那是何等的痛楚啊!这悲鸣也引得天空的呼应,那旋涡在疯狂旋转着,一点一点吞进这痛苦,也阻止着星星、月亮清亮的光晕投射进村庄,不管如何挣扎也是无济于事,光晕根本敌不过痛苦,仿佛幸福没有照入关闭的门窗。
为什么梵高可以创作出如此令人震撼作品的呢?我搜索了一下,才知道了答案:1899年,梵高精神分裂症复发,割下了自己的左耳,之后于5月8日自愿前往精神病院治疗。而《星空》这幅作品是在梵高被医生允许白天可以外出的条件下创作的。我想,这幅画应该是梵高那时心情的写照吧。柏树的疯狂象征着想从某件事情中逃出的痛苦,夜空与云彩所形成的旋涡表达了梵高的困惑与悲伤。治愈的光晕想要治疗梵高伤痕累累的心,但却被阻挡在那儿,怜悯地看着梵高在痛苦地挣扎。
《星空》这幅作品表达了作者当时苦闷、痛苦的心情。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它,忘记在那村庄之上,星空痛苦的悲鸣声。(人民小学 杨天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