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又名爬山虎,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中写到:“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常春藤,原产欧洲、亚洲和北非,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耐寒,木质茎,被喻为“百脚蜈蚣”。常春藤在艰苦的环境中,扎根于泥土,不怕狂风暴雨,四季都显示出勃勃的生机,喜冷凉,越是寒冷越发茂密。
开学时,爸爸给我买了一盆常春藤。叶子一片片,如枫叶一般,虽然算不上漂亮,但却蕴含着如水般的柔韧与磅礴,汹涌而平静。一次我粗心大意,一周都没给它浇水,本以为会有片片的叶子会枯萎变黄,但我却惊奇地发现它依然绿油油的,茂密的叶子从藤上垂落,追随着阳光,努力地向着光线攀登、眺望,明亮浓郁的绿让它显得更加朝气蓬勃,一点枯萎、干瘪的痕迹都没有。我不禁感叹道:“常春藤,好一个倔强、长青的生命!”
常春藤,没有多少人去欣赏它,更没有几个诗人去赞美它,但它仍然以自已的方式,展现外柔内刚的力量。古往今来,不少名人身上都体现着它的精神。
英国著名诗人、作家莎士比亚,最初只不过是替人看管马匹,给别人打杂的工人。生活在如此的逆境中,莎士比亚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就此止步。他就像常春藤一般不畏严寒,越挫越勇,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使自己的生命之道显示出繁花似锦。
中国的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他的身体饱受摧残,但这却更加激起了他的意志。若不是这般困苦的命运,怎能让他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这样的千古名作;又怎样能让他悟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生哲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古以来从未有过天上掉馅饼的事。遇到困难时,应该以一颗乐观、坚韧不拔的心去面对它,克服它。
记得三四年级我初学毛笔字,刚开始对它很感兴趣,后来老师让我回家练字,我并不想花费自己玩的时间。渐渐的,班上的许多同学都比我写得好。我很有挫败感,再也不想碰毛笔了,每次都希望不上书法课,对书法产生了抵触情绪,老师也不再表扬我了。那段时间,我很难受,也很迷茫,到底学不学了?在我看来,书法就是个“拖油瓶”。最后经过两个月的暑假,我调整了状态,再次挥起毛笔书写我的“文艺之路”。现在我开始学写隶书,虽然在班里算不上最出色的,但比起曾经的自己,也算是“大师级别了”,而且我终于体会到了书法的乐趣。
我很庆幸在我的童年有一段别样的生活,我将继续如常春藤一般,汲取养分,努力生长,将自己积极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大家。
几缕晨光透过窗户柔柔地洒在常春藤的叶子上,散发出枝繁叶茂、苍苍郁郁的光芒,而常春藤在那光芒之下耀眼绽放……(人民小学 周偌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