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页通用顶部广告1左 内容页通用顶部广告1右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今日头条 > 正文

老城记忆图书缘何走俏?

编辑 : 发布时间 : 2016年04月28日 来源 : 陈易

“山水烟云系乡愁,雕梁残垣寻文脉……”4月27日,解放碑重庆书城,市民吴炯翻阅着厚厚的《重庆民居》,书中的文字和图片令他反复回味。最终,他把这本“大部头”搬回了家。

  不仅仅是《重庆民居》,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段时间,渝版图书中的老城记忆图书“热”了起来,《老成都 芙蓉秋梦》《重庆古镇》《君从何处来》《老重庆民俗漫画》《老重庆影像志》系列等图书受到读者欢迎。老城记忆图书缘何走俏?

  渝版“老重庆”图书受欢迎

  上周末,精典书店中山四路店内,从山东来渝旅游的王伟仔细翻阅着手中的《老城门》。老重庆“九开八闭”17道城门的历史,一张张古老的黑白照片,令王伟深深着迷。

  “每到一个地方旅游,我都会逛一逛当地的书店,看看讲述这个地方的历史的书籍。”王伟说。

  40岁的林岚岚今年春节期间在西西弗书店买了一本由民间艺术家张明志、本土作家阿蛮联手打造的《老重庆民俗漫画》。她说,书里有很多她儿时的记忆,至今她还能唱出《城门高》《点子梅堂》《黄丝蚂蚂》的民谣。这本书通过一幅幅漫画、一首首民谣,再现了老重庆的民俗风貌,令她仿佛回到了童年。

  来自解放碑重庆书城的数据显示,从今年1月至今,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重庆掌故》已经卖出243本,《老重庆影像志》系列中的《老城门》《老街巷》《老码头》等累计售出216本。

  此外,我市城市规划建设专家、历史文化学者何智亚的《重庆民居》《重庆古镇》《重庆老城》,集结本报与重庆晨报“君从何处来——重走湖广填四川迁徙之路”大型实地采访内容的《君从何处来》,《老重庆民俗漫画》等书籍也受到读者的喜爱,销售情况良好。

  《老成都 芙蓉秋梦》正在补货中

  不仅仅是讲述重庆记忆的书籍受到读者追捧,本土出版社出版的讲述外地老城记忆的书籍也收获不错的口碑。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老城影像丛书》就是其中之一。

  重大出版社副社长柏子康向记者介绍,2012年,出版社筹备这套丛书时,是希望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保留下城市的印记,留住城市的记忆。丛书选择了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7个城市,并以徐城北、吴亮、叶兆言、流沙河等文化名人作为“城市代言人”,书写老城的历史。该丛书于2014年出版,包括《老广州 屐声帆影》《老上海 已逝的时光》《老成都 芙蓉秋梦》等共9册。

  其中,由著名作家、诗人流沙河所著的《老成都 芙蓉秋梦》一书在成渝两地销售不俗。记者从精典书店获悉,该书在店内已经断货,目前正在补货中。

  在这本书里,流沙河用文化的视角说老成都。老庭院、老城墙、千年宗庙……在流沙河的生花妙笔中,蓉城的点点滴滴,令人入迷。

  《老城影像丛书》总策划、重大出版社合作方——北京楚尘文化公司负责人楚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流沙河先生是成都的一张文化名片,因此,他们想将老先生2004年在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老成都 芙蓉秋梦》一书纳入丛书。此后,楚尘通过现四川文艺出版社社长吴鸿联系上了流沙河,获得了该书再版版权。

  记者在当当网、京东网发现,这本《老成都 芙蓉秋梦》颇受读者喜爱。网友“天使之星”表示:“老先生的文笔精湛,家乡的笔触让人回味。”

  阅读“老城”是在追寻故土乡愁

  为什么讲述老城记忆的图书会“热”起来?

  精典书店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中山四路店,专门设立了“重庆人文历史”专柜。“现在的人有时间都爱出来走走看看,到了一个新地方,很渴望通过书籍去认识这个地方的人文历史。这类书籍满足了外地游客了解当地文化的需求。”

  柏子康表示,在做《老城影像丛书》时,就是想把它做成长销书,“长销书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现在人们对品质图书的需求很旺盛,这也是这类图书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重庆雕塑家、喜玛拉雅艺术书店创立者刘景活认为,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大家渴望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想知道它的过去、它曾经经历的风云,想在今天的生活中寻找过往的记忆。

  “或许书中讲述的只是一栋栋老建筑、一所所老民居、一道道老城门、一条条老街巷,但是,阅读这些书籍,就是我们追寻城市百年、甚至千年社会演变,追寻故土乡愁的过程。”刘景活说,这是老城记忆书籍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兰世秋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的资讯...
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