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教育频道4月29日电 在“让每一个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引导下,2002年始,“新巴中”成为重庆地区唯一的一所全国空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并面向全市招收空飞预备班学员。
在基地建设后的十余年漫漫征途中,重庆市实验中学已先后向空军航空大学培养和输送空军飞行人才93名,向民航飞行学院培养和输送飞行人才64名,多次受到空军司令部和空军招飞局的表彰。同时,也不乏顺利考进清华大学空飞班的班级学员。
回望过去,从最初单独编班,到现在的分班跟踪教学,“新巴中”在这十余年的“空飞班”教学、管理过程中积累了属于自己的“独家经验”,实在值得细细研磨,默默品读,去感受历史积淀下的个中滋味。
空飞训练不搞面子工程
“准军人”要求才是真把式
《空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暂行办法》中指出,“空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中,需按照空军飞行学员的素质要求,有计划地进行预备性培养和训练。”
2002年,重庆市实验中学成为“全国空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同年即开始第一届空飞班的招生。作为重庆地区的第一所空飞培训基地学校,“新巴中”暂无任何培训飞行学员的经验,那么它又是如何从容应对这些“愣头青”呢?
“当时我们是单独组班,全班都是男生,因此就更注重对他们行为习惯的教育,每天早上6:30出早操开启了空飞学员们每天的学习训练生活。”第一届空飞班班主任(现学校德育副主任)陈洪谈到,招收的空飞学员由空军招飞局成都选拔中心和重庆市实验中学校联合培养。
而在空飞学员的行为习惯养成中,重庆市实验中学施以的却是不同于普通学生的教育方法。
从“空飞班”建班伊始,学校即以“准军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学生,面子工程在实地教学中毫不存在。独栋集中住宿,为学生准备的成都招飞局统一制作的空飞学员服装,并要求日常训练和集体活动时必须穿着。同时,班级各方面的管理则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每天清晨6:30-7:20,班级学生就在体育老师的组织下进行相应的体能训练和空飞专项训练。
此外,每周一节的心理专项训练课、武装部教官的军事素质训练,以及定期组织到成都招飞中心和空军航空大学的参观、学习,航空夏令营等活动,为空飞班学生的专业素质打下了深厚基础。学生现在生活中都体现出做事、说话干练、果断、有条理,同时具备坚韧、能吃苦、不服输和重情义的品质。
没有花里胡哨的面子工程,实打实在的专业素质训练安排让这些少年初次感受到了军人生活的氛围与要求。可以说,也正是因为这些特殊教育体验,才让他们在“空飞梦”前进的道路上又往前跨出一大步,踏上了圆梦之旅。
全校唯一的“纯男生”班
管理从师生的“协同作战”开始
对于“阳刚之气”如此旺盛的空飞班,学校特别选派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老师担任空飞班的班主任,旨在以军人的作风和气质感染教育学生。从单独编班的2002年到2008年,每一届班主任都拥有他独到的管理经验。
喻翼,高2008级空飞班班主任,一位现在开始“暴走”运动的语文教研组组长,谈及空飞班管理时,他自有一番见解。
“在一开始接手空飞班时,周围看者都人云亦云,而自己对于这一个全新的班级也有不同的感受,或茫然,或挑战,而全是男生存在班级更需要重视安全方面的工作。”喻翼说到,一开始的接触,其实是师生相互间的试探与较量,看看谁能够更快适应“纯男生”的班级情况。
但是显然,老师输了。
上课讲话、逃晚自习、班级内部矛盾、喝小酒......众多突发状况出现在了这个班级中。因此,喻翼就通过制定班级标语口号、设置简易书架、教唱军歌、和学生一起的晨跑、一同吃饭聚餐以及排演主题舞台剧等形式,邀请大家参与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在活动中来交流彼此的想法,锻造军人气质,明确空飞梦想的实现条件,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春来草自青,经过双方的较量、磨合,学生、家长以及老师的共同努力,整个班级文化呈现出一种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干好事情的精神。喻翼谈到,“因为自己以前没能参军,在当时又看到学生为了完成自己的空飞梦而加入了空飞班的大家庭,所以一直都有一个帮助他们实现自己梦想的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引导他们。”而近期在校刊《巴人风》中刊登的2008级学子李龙的空飞学习及空飞工作经验,则是最好的例证。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师长在教学的一切行为,都会引发庞大的“蝴蝶效应”,对学生三观的形成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兢兢业业的为师者,就是学生成才的最好引路人。
身体文化心理三手抓
空飞班教学从集合走向分散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较于早期单独编班的“集合”教育,现有的“分散”教学则更考验学校团队的资源整合力。
自6年的单独编班实践后,“纯男生”班的显著问题逐渐凸显。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力,重庆市实验中学自2009年起将“空飞班”拆分,依照学生的成绩,分别将40名班级学生编至雏鹰班、实验班和平行班。
班级拆分后,人员培养方式、班级课程设置、早操时间不变,但是原有的空飞班课程:体能训练、空飞专项训练、心理专项训练以及学生军事素质训练将作为空飞学员“六个一”校本课程的基本课程。大家在对应班级中除了接受正常文化学习之外,还得适应空军飞行员要求的“转轮”、“旋梯”之类的特殊身体素质训练,从而进一步的提升自己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同时,各个班级老师也重点关注他们的思想和学习情况,而年级则实行阶段跟踪成绩的形式,将学员的每一次小考、大考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定期召开跟踪总结会议,以便及时掌握各个学员的学习情况。
经过集合和分散教学的摸索,重庆市实验中学校在“文化课+体能课+心理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已归纳出了自己的经验。
“军人”不打没准备的“仗”
苦学力行才能实现“蓝天梦”
学校、老师施行的举措是“蓝天梦”实现的条件,每位飞行学员自身对于梦想的渴望以及追求则是梦想实现的关键,但也只有内外因相结合,才能促使“蓝天梦”的实现。
专业老师、武装部教官的体能训练,空飞训练考核,不同年级阶段的训练内容,从二本升向重本的录取分数线,“空飞班”学子的圆梦之旅注定有众多阻碍,而迎难而上的奋勇拼搏,才是实现梦想的踏板。
在前不久才完成的空飞体检中,高2016级的飞行学员以及兴趣同学对于自己取得的成绩有欢喜,有忧愁。体检和文化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模式,不论是哪一方面出现了差错,都有可能影响空飞的征途。
而针对不同水平的飞行学员以及计划外的学生,重庆市实验中学就通过空飞、民飞、国防生、升入高校等四种方式来进行培养,不同程度实现学子的梦想。
此外,结合学校组织的A380空客模拟驾驶体验,科技楼旁的“歼教六”,专业技能训练,时时的航飞知识熏陶,以及飞行学员自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则为他们日后上“战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也正如学校“苦学力行、求是求新”校训的倡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