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到‘公共教育投入要加大向中西部和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力度’,‘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等,这些内容符合社情民意,今后的投入力度还应继续加强。”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李秋表示,随着“二孩政策”实施,教育问题仍将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应持续加大投入。
李秋表示,虽然国家近年来对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现象有所缓解,但目前国内学前教育的区域差距仍然存在——相比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公办幼儿园数量、优质幼儿园数量以及普惠性幼儿园数量的占比都较低,还存在幼儿园相关资源在城乡、区域、区县之间的分布不合理等问题。
她为此建议,国家需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公办幼儿园数量,及早实现当地每个乡镇或街道至少有一个公办幼儿园,确保在新开发小区1.5公里半径内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同时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促进中西部各省市出台非营利性普惠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享受同等待遇的相关政策,引导更多民办园转型为普惠园。
“在发展公共教育、学前教育进程中,需要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共同引导。”李秋表示,在增加优质幼儿园资源方面,可交由市场进行调配,对现有幼儿园资源进行“名园+新园、名园+弱园”整合,鼓励优质幼儿园之间建立联盟,通过结对抱团做大,来满足更多幼儿“上好园”的要求。另外政府层面应强化主导作用,督促各级政府加大对教育领域的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幼儿园收费动态调整和监管体系,合理确定并审核收费标准,降低幼儿家庭的支出负担。(记者 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