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页通用顶部广告1左 内容页通用顶部广告1右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今日头条 > 正文

“自驾”2000公里 无人驾驶汽车首次长途路测

编辑 : 发布时间 : 2016年04月18日 来源 : 重庆商报

隧道群、狭窄车道、陡坡急弯、重车丛林、雨雾天气……5天大考完美收官 一个让中国民族工业引以为傲的新纪录诞生

无人驾驶汽车驶入北京房山基地 长安汽车供图

从重庆到北京,2000公里行程,一路穿山越岭,一路风尘疾行,我国首个长距离行驶的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圆满完成,一个让中国民族工业引以为傲的新纪录诞生。

16日下午,两辆长安无人驾驶汽车在大部分依靠人工智能驾驶的状况下,顺利抵达此次路测终点站——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长安汽车北京公司。昨日下午,长安无人驾驶汽车缓缓驶入位于房山的长安汽车北京公司大门,长安汽车成为国内首个完成无人驾驶汽车长距离路测的企业。长安无人驾驶汽车整体表现评价如何?还有哪些待优化、提升的地方?

有啥亮点

隧道群、狭窄车道、陡坡急弯、重车丛林、雨雾天气5天大考 长安无人驾驶车都通过了

回顾这5日,长安无人驾驶汽车从重庆到北京,途经“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隧道群连绵的秦岭,还有交通密集复杂的工业和居民区。狭窄车道、陡坡急弯、车流人流、雨雾天气……这些考验,无人驾驶汽车都一一通过,完成了穿越5省市的壮举。

12日,这两辆无人驾驶汽车从重庆出发到达安康,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大雨,经历了2个多小时夜行,在道路标线模糊情况下,依然保持自动驾驶。

13日,面临此行最大挑战——穿越秦岭。期间,有众多急弯和无灯小隧道,还有长达18.02公里的终南山公路隧道,这两辆无人驾驶汽车以60公里时速,顺利抵达第二站西安。

14日,进入平原高速,弯道少、无隧道、道路平坦,无人驾驶汽车进入全速自适应巡航高速运行状态,基本以110km/h的速度驰骋,启动高速模式,到达第三站郑州。

15日,这两辆无人驾驶汽车继续北上,奔赴400公里之外的第四站石家庄。面对众多大型卡车的“重车丛林”,依然凭借毫米波雷达探测、变道辅助等技术,从容穿行。

16日,原本计划从石家庄—保定—北京,全高速奔抵终点的无人驾驶汽车,却意外选了个“自残”方案,改道107国道。路窄且烂、大货车、80公里的限速……无人驾驶汽车的单项辅助驾驶功能迎来新考验。

有何瑕疵

进出隧道感知不够精准,对一些标识辨认不够智能 重点改进 长安无人驾驶车会更“聪明”

长距离测试,也是一次发现问题、寻找优化方向的难得机会。这次“大考”,无人驾驶汽车也显现出一些不足。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黎予生表示,“扣分项”主要有:进出一些光线复杂突变的隧道时,车辆对车道线感知不够精准,对一些交通标识牌辨认不够智能化;在不规则大货车趋近时,车道对中策略不够灵活;控制系统的精度还有不足,影响车辆运行的平稳性。另外,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界面,体验感待优化,可能会影响乘车人员与车辆有效沟通等。

这次行程中,沿途尚未遭遇极端恶劣天气,无人驾驶汽车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到底如何?黎予生说,根据此前相关测试来看,遇到小雨和中雨,车辆完全可以处理。但如遭遇暴雨、大雾或大雪覆盖道路的极端路况,不建议无人驾驶车上路行驶。

这些不足将成为研发团队未来研发的重点,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常务副院长谭本宏介绍,长安汽车研究总院已经设立了智能化技术研发中心,还准备在美国硅谷设立办事处,在印度建立离岸软件中心。此外,长安汽车在美国密歇根加入了MTC国际自动驾驶科研联盟,与跨国企业联合测试并改进技术。

■评价

专家亮分:90分以上

“这次测试对无人驾驶汽车来说,是一次复杂环境下的‘大考’。”黎予生介绍。从重庆出发经西安、郑州至石家庄,无人驾驶高速公路测试里程达到1700余公里,经历多隧道、大弯道、多桥梁的山区、丘陵地区和平原地区,也遭遇了山区+多货车的工业区域,平原工业区域,和乘用车密集的居民区域,并对单项驾驶辅助功能进行测试,采集了所有该采集的数据。总体来看,当前搭载的整个无人驾驶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完全达到预期,“综合评分,可以打90分”。

与此同时,无人驾驶汽车搭载的一系列关键功能和技术,得到较好验证。黎予生说,比如,全速自适应巡航功能方面,整个测试行程中,最高可在120公里时速下保持自动驾驶,这与世界知名厂商测试指标相比毫不逊色。

■纵深

无人驾驶汽车来了,我们准备好了吗?

按规划,长安汽车预计在2018年可达到高度无人驾驶,并实现部分量产,复杂城市路况的完全自动驾驶汽车计划于2025年实现量产。

无人驾驶汽车在所到之处均引发关注。中国在这个领域技术水平怎样?如何做好产业布局?产业界、法律界以及每位普通人,我们都准备好了吗?科技界、产业界、法律界专家呼吁,全球无人驾驶汽车时代正在走近。作为全球汽车产销大国,我国迫切需要调适变革性技术创新带来的各种新要求和新挑战,应加快顶层制度设计,行业及企业应协同创新、有序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管理方式也要预先考虑筹划,做出调整。

企业层面

应制定车联网和自动驾驶的统一安全标准、服务规划、通信协议,并注意与国际相关标准对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谢飞建议,国家应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和中心,确立共同开发路线图和基础技术标准,然后由各家企业各自研发产品。“我们的技术力量总体较弱,再分散研发就很难赶上国外水平。”

产业层面

目前我们和国外差距最小的领域是通信。智能化汽车要依靠信息的传递和感知。谢飞建议,应加强车联网传感器、车辆信息等大数据建设,着力解决交通环境感知类电子信息、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方面技术标准的制定。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孙棣华强调,应考虑建立技术研发同盟,鼓励企业共同实现关键零部件和系统集成技术的突破;应整合通信、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研发机构和企业资源,共同为无人驾驶汽车研发提供技术研发综合平台。

法律层面

通过立法修法因应革命性的技术创新。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学院院长谭宗泽说,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权责任法无法涵盖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立法部门、行政管理、社会管理等到了跟进研究的时候,从鼓励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建设制度体系,保障科技创新成果的同时也保障公共安全利益。”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高一飞教授说,如何从源头上保障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无人驾驶汽车上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相应责任,无人驾驶汽车无法识别交警指挥手势的情况是否可以通过交通道路建设来解决等,都需要在立法修法层面同步考虑。

据了解,美国正在引导制定适应无人驾驶汽车的相关法规,欧盟正在展开相关研究工作准备修改现行法规,日本也将在2020年之前完成无人驾驶汽车方面的立法。

商报记者 严薇

实习生 余沅沅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的资讯...
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