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是一个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每年开展学雷锋纪念活动的时候。全社会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其实,只要你留心观察,会发现我们身边就有许多的“小雷锋”!
上周末我独自赶往兴趣班上课,好不容易挤上了一辆拥挤的公交车。抬头之后看到车内摩肩接踵的人们着实吓了我一跳。发现能站稳已不是一件易事,找到座位就更是难于登天了。我低着头,小心地不让脚踩到旁边的小朋友,紧紧地握住扶手。正挤得难受时公交车刚好停靠在了下一个站点,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奶奶颤颤巍巍的从前门上车。她一头银发,背着双肩包,左手拄着拐杖,右手正拉着门边的扶手吃力的往车上挤。好似不约而同一般,门边坐着的人们纷纷移开了自己的眼神,瞬间切换成了看手机、睡觉、看风景的模式,就是“没人”注意到老奶奶。其中,有两个面向车门坐着的乘客还在用眼神交流:“你让不让座?”,“我让了坐哪儿?”,“那我也装着没看见吧!”,最后两人齐齐的闭上了眼睛。我就站在这两人的旁边,心里急得恨不能把他们拉起来。
突然,汽车拐入了一个弯道,接近九十度的拐弯和没有减速带来的巨大离心力将车上的人们甩向了反方向,乘客们像一边倒的景象像极了风吹麦浪。老奶奶手一松,眼看就要摔倒,她旁边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儿瞬间松开了扶手,双手抱住了老奶奶,试图用自己的身体稳住对方,可是惯性依旧让她重重地撞在了门上,而老奶奶经过这么一挡,却幸运的没有摔倒。小女孩儿靠着门软软地坐到了台阶上,看来是被撞得不轻,我赶紧往前挤了几步,扶起小女孩儿,和她一起把老奶奶扶着站稳,她抬手擦擦疼出来的眼泪,对我漾开了一个甜甜的笑容,好像在感谢我的援助之手。
“老人家坐这里吧!”耳边突然响起了两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话,我们回头一看,有好几个人都红着脸站了起来,给老奶奶让座。老奶奶一边说着“谢谢”一边对小姑娘说,“好孩子,你没摔着吧,你叫什么啊,是哪个学校的,我要给你们学校写表扬信!”小姑娘摇摇头,指着自己的耳朵和嘴巴又摆了摆手,冲着我们甜甜的笑了笑就转身向后门挤去。“啊,她是个聋哑孩子!”我突然意识到这点,感觉有泪意慢慢涌上眼眶。
“吱”,公交车到站了,望着小女孩儿一瘸一拐远去的背影和她肩上鲜艳的红领巾,我再一次在心里为她鼓起掌来。看来,“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精神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少先队员的心里。五十四年前,一位叫“雷锋”的中国青年用他的行动和生命为我们诠释了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塑造了一种名为“雷锋精神”的行为典范;五十四年后,一个个祖国的接班人正在用自己的行动传承着新时期的“雷锋精神”!(珊瑚浦辉实验小学 孙宇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