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概览
4月18日,渝中区邹容小学小记者3班开展了主题为“发现校园之美”主题课程的创作实践。本次课程旨在培养小记者学会找寻和判断素材的新闻价值,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掌握写作解说词稿的写作手法,并通过对价值信息的整合,进行内容的二次创作。
课堂预热
课堂伊始,小记者们在校园记者团老师的带领下,基于上节课的案例视频,一起了解了解说词的特点,分析了解说词的写作形式,进一步体悟了解说词有关描述型、介绍型、分析型、认识型的形式区别,强调了介绍型的空间描述手法,分析型的内在逻辑关系安排,认识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抽象到具体的解释说明。
课堂主体
课堂上老师展示、讲解了航拍中国-青海-解说词、央视世界杯解说词的逻辑构思,分析了其中值得借鉴的写作手法,如采用“当+名词+动词+名词”的句式结构,形成短排比句式,韵律和谐,朗朗上口;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开头设问,自问自答,使解说词稿起伏有致;使用名言,升华主题;凸显人文关怀、丰厚学识积累,让稿子富有高级感;采用对比,凸显主旨。
随后,指导老师带小组成员明晰了邹容小学有关历史的素材资料的新闻价值点、挖掘渠道。最后,老师布置了本节课的任务,即基于小组材料,围绕“发现校园历史之美”主题,自拟题目写作一篇500-600字的解说词。
课堂掠影
本次课上,小记者们表现良好,积极跟随社团老师的思路学习新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