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又碧绿的湖面上,出现了几道波纹。接着就看见两只船桨一前一后地滑动着,这是一只小船正在向我们缓缓驶来。
在湖面上,船是怎样向前移动的呢?原来是人们从鱼鳍身上得到的启示,发明了船桨。
鳍是鱼和其它水生脊椎动物适应水的运动器官,鱼鳍是鱼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别是尾鳍的作用最大。尾鳍既能使身体保持稳定,把握运动方向,又能同尾部一起产生前进的推动力,背鳍能使鱼在水中保持身体平衡。看似普通的鱼,鱼鳍结构却如此的复杂。可是,它跟船桨又搭得上什么关系呢?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鱼的生理构造,发现鱼的胸鳍和腹鳍有杠杆原理的“应用”,因此,鱼才可以一前一后地在水中划动。弄明白这个问题后,人们便发明了能在水中划动的桨。可科学家们又发现,桨只使用杠杆原理是完全不够的。它每一次划水太少,船行驶的速度很慢,于是人们继续改进桨。改进后的桨采用了物理学上的牛顿第三定律,船桨向后划水时,船桨对水有向后的推力,由于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水对船有一个向前的推力,船就前进了。
桨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了,因为我国是“舟”的故乡,也是“桨”的故乡。以前人们出行的工具就是“舟”,当然也就离不开它的绝佳拍档“桨”了,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已经很少有人使用这对绝佳拍档了,我们偶尔会在风景名胜区看到它的身影。但希望大家能记住,桨是科学家们通过鱼鳍的作用得到的启示,并且结合了牛顿的第三定律通过水波的反作用力,让物体前进发明的。(新村·同创国际小学 张琬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