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页通用顶部广告1左 内容页通用顶部广告1右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童眼看生活 > 正文

关于对芒种奥秘的调查报告

作者 : 学校 : 中华路小学 用户类 : 通讯员 发布时间 : 2018年02月14日

一、摘要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即: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小组不仅希望去探索节气的奥秘,更想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继续发扬下去,让更多人来了解、欣赏我们的古文化,将它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于是,我们选定的节气调查研究对象为:芒种。希望能更深入的探索二十四节气的奥秘,了解更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将这项“非遗”继续传承下去!

二、关键词

节气 芒种 认识 奥秘 好处 发扬 传承

三、提纲

1、报告摘要及关键词;(第1页)

2、调查背景目的及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和调查方式;(第2-3页)

3、芒种(节气)的由来、疑问、认识和习俗;(第3-9页)

4、农民的看法;(第10页)

5、探索出节气的奥秘及好处;(第11-12页)

6、整理出调查结论;(第12页)

7、进行简单的总结及致谢。(第13-14页) 

四、引言

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的古文化,积累着我们祖先历代流传下来的经验,其中有一些奥秘令人为之赞叹,高度的精准,体现了我们祖先惊人的智慧。我们小组就对节气芒种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五、调查背景及意义

在课堂上、在作文中、在绘画里,我们大家都应该接触了不少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放寒暑假及节假日时,大家有可能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农村。在夏季,遥望田间的农民,我们不禁会联想到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我们大家对芒种可能还不一定了解,不清楚它的具体实用价值,更不明白它蕴藏在最深处的奥秘。

于是,我们针对芒种的奥秘展开了研究。我们三人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与当地农民等专业人士的交谈进一步了解了情况,再上网查找资料,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也通过家长和老师的指导,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并得出结论,然后将这些用文字写成了《关于对芒种奥秘的调查报告》。  

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情况,反映出节气富有科学性、知识性、常理性、准确性、生活性等奥秘及好处。就是想将这些优点加以推广,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宣传,让重庆市及我们的家乡农村变得更加方便、高效化;使这种几千年的古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光大!

六、调查对象及内容

重庆市(我们小组三人家乡)的农村3-6位农民,及一些天文爱好者。根据前期准备,主要从奥秘、疑问、习俗、好处等几个方面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七、调查方式方法  

为进一步探索二十四节气的奥秘,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来到家乡农村,进行实地采访。为了确保准确和真实。我们主要采用了采访和记录等方法。

在采访时,我们又采用了口头叙述和笔头记述相结合的方式。一是采访当地农民,询问情况。二是分发关于节气的调查问卷,更深入的了解,在农民眼中的二十四节气究竟是怎样的?有哪些奥秘?

在采用采访方法时,我们主要是口头询问各个农民对二十四节气的见解及生活应用;同时了解周边群众对节气奥秘结合农作的看法。

八、节气的由来(历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即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又称“日短至”、“短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中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至今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九、关于对节气(芒种)的多种疑问

(一)节气

1、为什么直到今天仍然使用二十四节气?

2、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

(二)芒种

1、为什么要取名为“芒种”?

2、“芒种”有什么意义?

3、“芒种”提醒人们要干些什么?

4、芒种是在农历几月几日?

5、“芒种”的“种”读几声?

十、节气歌/诗,谚语

(一)歌诀

①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②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二)芒种

①芒种【现代】左河水

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

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②插秧歌【南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三)谚语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编出大量与节气有关的农谚,用以指导农业生产。

例如:1、“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2、“惊蛰一犁土,春分地如筛”3、“清明前后点瓜种豆”4、“植树造林,莫过清明”5、“清明下种,谷雨栽秧”6、“清明要晴,谷雨要淋”7、“立夏小满,雨水相赶”8、“立夏不下,犁耙高挂”9、“立夏三朝遍地锄”10、“过了芒种,不可强种”11、“夏至进入伏天里,耕地赛过水浇园”12、“进入夏至六月天,黄金季节要抢先”13、“小暑惊东风,大暑惊红霞”14、“大暑大落大死,无落无死”等等。

十一、对于芒种的认识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农民间也称其为“忙着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左河水的《芒种》诗称其气象和农忙的情况为“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芒种”是传统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正式开始,象征着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芒种一般在每年的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的时候。古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曾记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中国古代按照时间将芒种分为三候:“一侯螳螂生;二候始鹏(伯劳鸟)鸣;三候反舌(反舌鸟)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儿破壳生出的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指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儿停止了鸣叫。

十二、芒种的习俗

(一)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二)送花神

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有的将五颜六色的丝绸带挂在花枝上,也有的将落地的花瓣重新贴在树体上,意谓它永不凋谢。

(三)打泥巴仗

贵州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四)接嫁树

芒种节气到来,果农会将不同的果树进行嫁接,使之结出的果实在形状和质量上得以互补。也有的简单地用刀在果树上划出几道口,让其吸收外面空气,增加果实产量。

(五)晒虾皮

在这时候,沿海一带的渔民即忙于晒毛虾。因到了芒种季节,毛虾正值产卵期,体质正肥,肉质正实,营养价值更好。人们将芒种期间晒成的虾皮称之芒种皮。虾皮分生晒虾皮和熟晒虾皮两种。生晒虾皮指淡晒成品,其鲜度较高,不容易返潮和霉变;熟晒虾皮加盐煮沸,沥干晒燥,虽然保持鲜味,但是其口感略逊于生晒虾皮。

(六)煮梅

南京有煮青梅习俗,溧水区百姓至今习惯于在芒种节气里泡青梅酒。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梅子采摘了放在家里阴干,芒种这天将清洗过的梅子泡在白酒里,白酒一般选55度的,以10斤白酒放3斤梅子、两斤冰糖为比例配方,青梅泡酒过程为一个月。这个民俗与三国时典故青梅煮酒论英雄颇有渊源。

十三、与专业人士的交谈提问

(一)天文爱好者

①请问“二十四节气”与天文(学)有什么对接联系或间接联系?

②“二十四节气”暗藏了哪些天文知识?

③古人是如何运用的?

④古人是靠什么来发现的?

⑤您认为天文(学)对于节气的重要性或依靠性有多大?

(二)农民

①您熟知“二十四节气”吗?

②您将“二十四节气”运用到劳作中过吗?

③您对“二十四节气”有何见解与了解?

④您认为“二十四节气”对您和劳作时有什么好处、作用、帮助?

⑤根据您以往的经验,那几个节气最适合播种收获?

十四、在农民眼中的芒种

陈伯伯(农民):“到了芒种,一般都是6月5日,6月6日左右吧,那时候我们所有人(农民)差不多都要到田里去收麦子,再把稻子种进去。‘芒种’,‘忙’着‘种’嘛!(陈伯伯笑道)”

陈阿姨(农村妇女):“我们这些女人不方便干重活,(在芒种时)跟着我老公(陈伯伯)一起收点(带芒的)麦子,种点(带芒的)稻子,说在芒种的时候赶快干活嘛,我知道到一点,毕竟多年以来也形成习惯了嘛!”

李爷爷(多年农民):“像我们这种老农民,没有什么文化,都是听老一辈说‘芒种’的时候要赶快趁这几天插秧子、稻谷,过几天都没机会了!其实我也不是很懂这个东西(芒种),只听别人说过!”

十五、调查过程

我们以分发调查问卷和访问的调查方式了解居民对24节气的了解情况,并分发了20份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发现:

(一)当地居民中,10-30岁的人对24节气的了解甚少,

他们大都是通过电视、广播和日历被动的了解有关节气信息;反之年级稍大的村民对二十四节气诗歌倒背如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把婚俗、丧事、气候、农耕、养生和二十四节气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10%的人(2人)只了解 3个以下;45%的人(9人)知道 24节气 中的 3—5个 ;25%的人(5人)知道6—7个;20%的人(4人)知道7个以上,且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处于40岁以上年龄阶段的人群。

十六、芒种(节气)中的奥秘【我们的调查结果】

(一)生物性(自然)

节气中包含了四季变化、季节、物候、气候、温度等多种自然因素,涵盖了许多东西。

(二)准确性(哲学)

节气十分有用,并且又十分准确,富有道理。

(三)科学性(知识)

节气中竟包含着一些科学知识、常理。

(四)生活性(联系)

这些节气与生活、多种事物密不可分,有亲密联系,直接划上等号。

十七、节气带来的好处

二十四节气客观地反映了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状况,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连。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含有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和农业生产活动等意义,具体如下:

表示寒来暑往(四季)的变化(8个):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象征气温变化(5个):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降水量(7个):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反映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4个):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1)知道二十四节气,农民就知道什么时候该种什么,农作物在什么样的气候最适合生长。

(2)现代农业气象学兴起以后,很多地区将二十四节气与农业气象资料相结合,编制农业气候历、农事历或农事活动表,使古代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相互参照、补充,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3)每个节气的气候不同,二十四节气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节气的变化决定着农作物如何生长和收成。

十八、小组研究结论

①“二十四节气”在生活中运用不太广泛,应多加推广。

②“二十四节气”多用于劳作、冷暖、吃穿住行,与生活息息相关,十分重要。

③“芒种”为收获期、种植期关键节气,对劳作成果十分重要,由此可见,关系密不可分,节气的重要性。

④“二十四节气”是农民长年累积下的经验妙招,具有一定科学性,各方面的道理和知识。准确、有依据。

⑤不管是“芒种”还是“立秋”……所有节气都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都有不同的形式,都为瑰宝!

十九、发扬与传承

(一)乡下宣传,向农民看齐

从本质上支持,可与一些农民多沟通,多倡导“二十四节气”文化,多运用到田间劳作中。

(二)网络宣传,向网民看齐

发表相关文章,使网上更多知识人士所知,有知晓,广泛度提高,众所周知。

(三)社会宣传,向群众看齐

通过大面积,与周围邻居、家人、农民、同学……进行对话,向大家广泛宣传“二十四节气”的重要价值。

二十、父母评价

甘雨露父亲:“孩子在这次节气研究活动中,兴趣盎然、积极主动、通过查找资料、亲身感受、咨询老师家长、伙伴讨论探索等方式,体会到了节气中的科学和人文知识。既真实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又培训了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和积极进取的工作学习态度。我为她们打Call!”

肖童兮父亲:“这次的活动我觉得意义十足,孩子也收获满满。调查、做PPT,与伙伴讨论等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孩子都不肯放过,并且她还主动向爸爸妈妈提问,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在这次调查中,孩子是完完全全得感受到了中国古文化的魅力,领略到了我国祖先惊人而又高超的智慧。确实,这次活动十分值得参与!”

魏子雄母亲:“孩子通过这次的调查,收获了许多。通过一系列的小组分工、实地调查、综合汇报等,让孩子真切得了解到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知识及其中的奥秘。孩子对待也十分认真,和同学们团结互助,希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让我当家长的也感到很是欣慰。”

二十一、参考文献

【1】谢芬.当地居民对24节气了解的情况【R】.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2010.09.01:1-15

【2】夔门在线.关于芒种,你都了解多少?【EB/OL】,2017-06-05 23:16

【3】子墨wenku.二十四节气介绍【EB/OL】,2016-04-11

二十二、致谢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次的论文我们首先要感谢我们的父母一起协助我们完成走访调查,为我们指导。其次我们要感谢的是新华重庆小记者组委会的老师的讲解,如果没有老师的悉心讲解,我们不可能这么明白,这么清楚这次调查的方式方法。所以离不开这几位的辅导,我们在此感谢他们!(中华路小学 甘雨露 肖童兮 魏子雄)

编辑寄语

[责任编辑: ]
献花               

共收到9朵鲜花

相关文章

  • 湖上的笑声

    游戏就是一串串糖葫芦,有酸有甜,而最甜的一颗要数那次划船。那天我和家人在公园里散步,突然发现了一条“长龙”,有个叔叔拿着一个大喇叭大声吆喝:“来呀,来呀,35元一条船,就能参加划船比赛,只要40分钟内划过终点,就可得到一份精美的小礼品!”我和爸爸立马来了精神买…

    2024-12-11
  • 大侠与狗

    “乒乒乓乓”的声音在客厅里回响,电视里正在上演功夫片,看到这里我不禁又想起了七岁时的那件事,那时的我不仅想成为大侠,还做过一件特别像大侠的事---和狗对峙,智救小弟弟。还记的那天,我正在小区里散步,突然一阵哭声传入耳朵,我循着哭声走过去,发现一条大野狗正拦在一…

    2024-12-11
  • 河边趣事

    在我的鱼缸里游着一群小虾米,每当我看见它们,就会回想起暑假我和家人一起到小河边玩水。那天,我们到达目的地后,我穿上凉拖鞋,提着水桶,拿着网子,迫不及待的冲到了河边,一脚踩进水里,忍不住叫了起来:“好凉快呀!”我发现水里有很多可爱的动物:成群结队的虾米,快活…

    2024-12-11
  • 我和孙悟空过一天

    “俺老孙来也!"头戴金箍,身穿虎皮裙,手拿金箍棒,只见家里电视正上演着孙悟空三打后骨精。突然,一道金光闪过孙悟空竟然站在我面前,“你好,我是孙悟空,我今天来陪你过一天。”突然,电视上出现了一条信息:“在XXX村有许多山匪,个个横行霸道,导致民不聊生。”看到这,我…

    2024-12-11
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