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城外,有一个如梦如幻的仙境,隐藏在山谷之中。虽然它没有黄山的雄伟壮丽,没有长城的气势磅礴,也没有颐和园的富丽堂皇,但在我的心中,它却一直有着永恒的魅力。它,就是灵巫洞。
一个艳阳高照的夏日,妈妈带我去游览了巫溪的灵巫洞。由于它位处半山腰,所以我们要乘坐观光电梯,才能来到洞内。我透过电梯的玻璃门,只见一座座大山巍然屹立,十分险峻,巨石上光秃秃的,偶尔能瞧见几抹绿意。这山势之陡峭,连猿猴都难以攀援。
不一会儿,电梯便径直升到了洞外。出了电梯,便进入洞内。进洞的瞬间,便会感到阵阵凉爽扑面而来,外面的酷热顿时消失地无影无踪。抬眼一看,洞内五彩的霓虹灯如一双双大手,轻抚着那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和石笋,美不胜收,让人觉得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再往前走几步,就是造形独特的石笋——“定海神针”。它与众不同,上端有碗口般大小,越往下越细,直到最后只有手掌心的一半大小了。这上粗下细的外形,从远处看如一根长长的针刺入了洞里一样。
在“定海神针”的后面是一棵苍劲挺拔的“青松”,在旁边刻着陈毅的《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我又回过头,仰望这高大的“青松”:它十分高大,仿佛要冲出溶洞似的。与“定海神针”正好相反,它的下部十分粗大,如同“树根”,再往上看,这棵巨大的石笋越往上越细,在“青松”的中上部,有一些小小的石笋从侧面“长”出,有长有短,长度不一,却显出一种和谐的美。只见它高大笔挺,枝干向外伸展着,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枝干上方落满了白皑皑的“雪花”,但它依然不畏风雪,尽力伸展自己,让我不得不钦佩它傲雪凌霜的精神。
绕过青松,道路逐渐狭窄,但美景也慢慢增多。走到一条高处的小径,往下望去,你的眼光一定会被下方的琳琅满目的景观所吸引,不知到底要细细欣赏哪一处才好。它们有的状如松,有的形如碗,有的似巨龙,有的如花朵,真是美不胜收。
走着走着,我驻足在了一处奇景旁。只见两旁的石笋“长”到一半时,却慢慢倾斜向了对方,最终彼此完全靠在了一起。在大自然的塑造之下,它们最终形成了一座“飞架南北”的天桥,其宽度可使两个人并排通过,真是一处奇景。
行走了了一大半路程后,需要攀爬一段“陡峭台阶”。这台阶,宽度不足一米,十分狭窄。走在台阶上,我忍不住想看上面的景色,结果稍一抬头,便被上面的岩石撞到了头,于是,我便只好猫着腰前进。在行走中,我看到了两侧岩壁上竟然还有很多淡黄色半透明的如小蚯蚓一样的虫子,不禁惊奇于它们在没有阳光、温度极低、缺乏食物情况下的顽强生存能力。出了台阶后,洞内豁然开朗,可以饱览更多绝美、奇幻、醉人的美景。
它,是自然的馈赠;它,是美丽的画卷;它,是人间的仙境。它,就是世间少有的奇观——巫溪灵巫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