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先知老师是我校道德与法治学科十分优秀的老师,她一直注重于用自己的人格来成就学生们对生活的热爱。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她提到了爱情观念。我们认为,一个良好的观念会造就一个良好的人格,她坚持以学生为本,落实到道德观的建设。
“以学生为本”,她这样看待学生的早恋问题:她认为,一个合理的爱情观,与恋爱的时间没有太大的关系。青春期情愫的萌发是正常的现象,但是也不要过早。一个合理的爱情观,她认为与“青春的萌动”也有关系,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她提到“‘青春萌动’需要顺其自然,一定要理智处理”。她认为,青春期所谓的早恋并非真正的恋爱,她反而认为这是互相吸引,互帮互助,对对方的赞赏,甚至会带来积极作用。
“以学生为本”,面对班上同学调侃男女关系的行为,她这样开导:起哄不过是有些人为了找乐子好玩而已,当然也不乏是恶意的表现。如果只是轻微的调侃,大可不必在意,但如果进行了人身伤害,那就逾越了道德底线,甚至可能构成侵犯人权法。所以,开玩笑也要把握分寸。
“以学生为本”,面对同学们对“早恋”疑惑不解的神情,她这样开导:其实,她并没有太注意这个问题,不过她听过演员王磊对女儿这样的教导:早恋这个词好像象征着错误、贬低与不合时宜。但实际上并没有完全的贬义,这不过只是一个称呼。就像有人说早恋,但没有人说“晚恋”,早恋只是象征着人们对恋爱时间的主观臆断,“就像有些家长,小时候限制孩子的恋爱,甚至大学都不让恋爱,参加工作却问‘什么时候结婚?’一样。”她这样说。
“以学生为本”,她认为,要树立一个合理的观念,老师的引导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她在课堂上讲解生动,在课下关心同学,她即使身心俱疲,仍然为学生们澄澈的眼睛而迸发动力。
“以学生为本”,在讲解“生命的韧性”时,向先知老师把课堂变成了辩论赛的现场,通过设置“挫折是财富”“挫折是灾难”两个辩题,让孩子们在思辨的过程中,逐渐明白挫折是难以避免的,关键是每个人面对挫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