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端午节。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传统活动: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和菖蒲。
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原来,它是有故事的:中国古代伟大诗人,楚国大夫屈原得知秦军攻破楚国后,心如刀割,抱着石头投入了汨罗江。这天,倾盆大雨,百姓闻讯后,纷纷赶来,划船营救屈原,一直行至洞庭湖,可仍然不见屈原的踪影。冒着大雨,大家再次争相划入茫茫的洞庭湖里去拯救屈原。渐渐地,就发展成了赛龙舟。
后来,百姓们担心鱼儿会吃掉屈原的身体,就各自回家拿来了很多米团扔进湖里,这样,鱼儿就不会啃食屈原的尸体。所以以后每到农历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吃粽子。原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都是为了纪念深受老百姓爱戴的好官:屈原。唐朝诗人文秀也因此为屈原赋诗《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这天,人们还会把十里飘香的艾叶和菖蒲挂在门楣上。因为艾叶和菖蒲都是很好的中草药,人们认为挂上它们能够预防疾病,消除妖魔。
每年的端午节,外婆都会为我们包各种口味的粽子,有蛋黄的,腊肉的,豆沙的......整个屋里都飘着粽叶的香味。我最喜欢吃蘸白糖的,满嘴的白糖和着粽子吱吱地响,别提有多美味了!外婆还会一大早就在门口挂上艾叶和菖蒲,妈妈说她最喜欢那飘散的草药味道了。
我闻着艾叶菖蒲的“药香味”,夹着喜欢的粽子,一口咬了下去,嚼着可口的粽子,心里默默地感受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宋代的许文通的一首诗把端午节情景描写的活灵活现: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配,粉俏媳妇把景撷。
端午节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粽子飘香,艾叶飘香,端午飘香,文化飘香!(三年级一班 陈芷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