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头,当所有人都不愿跨出家门一步时,生怕自己会成为下一个“幸运儿”。然而却有这样的一群人,在疫情工作中人手不够时,他们能挺身而出,与一线的医护人员一起抗击疫情,将这场仗打赢。
我与我的同学采访过,学校中一位曾经参与担当社区志愿者的老师。他给我们讲述了他的故事。当在暑假疫情暴发时,这位老师自愿请缨成为一名志愿者。而给他分配的任务,是让某个小区里的每户人家都做核酸。那是一个很老的小区了,没有安装电梯,有的只是一阶阶的楼梯。而且当时的天气十分炎热,四十几度的高温下志愿者们还要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虽然这身行头被大家戏称为小版的“大白”,而我们却无法真正体会这套服装下的艰辛。老师说,当时他以为这只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但结果却是他没有想到的。看似让每家每户做核酸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在这过程中,老师他却要不止一次将腿脚不便的老人背到核酸点做核酸。然而几趟下来,本就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使得老师大汗淋漓,行动缓慢。
老师还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几张志愿者照片,照片里可以清晰的看到他那已经泡到发白的手,而且额头、鼻尖、脸上上都是大颗大颗的汗珠。老师还说,志愿者里有几位女同志,因为中暑晕了过去。但当她们醒后却依然在继续坚守。此时,同学提了一个问题,那既然志愿者的工作这么辛苦,您当时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呢?老师说,他只是一直在坚持心里的一个信念,要为大众服务,而非为了自己。国难当前,岂能不主动承担责任呢。老师放弃了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去参加志愿者,他用自己以身做则,为学生树立了好的榜样,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
现在,疫情还未能完全消散。这件事也发生在我周围的生活中,它离我很近,也很值得深思。未来,我也要为祖国尽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