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报告目录
1、芒种知识简介
2、农事活动
3、芒种的公、阴历日期
4、民俗特点
5、相关农谚
6、相关小诗
7、探究历程
8、感言
二、调查摘要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利用二十四节气因地制宜、因俗制宜,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不仅有传统的生产习俗活动,还有朗朗上口的谚语、诗歌等。本次针对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做了一系列的调查,发现芒种这一节气中蕴含了深厚的意义和多样的活动。对人们的采访中,发现人们对芒种的认知深浅各异,也从中看到了人们对于这个问题有很高的热情和参与度。此次调查,希望能通过数据及文字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深知伟大节气的奥秘。本次调查的样本量有限,对人群的代表性一般,故相关结论仅做参考。
三、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芒种 意义 活动 奥秘 代表性
四、报告引言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就是这样重要的二十四节气,去没有多少人深知。其中的节气芒种,在到来之时,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旺盛,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进入 “三夏”大忙高潮。这些,却少有人知。所以,对芒种的调查不失为是人了解节气的好方法。
五、调查目的
希望能通过此次调查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且深知伟大节气之一的芒种的奥秘。
六、调查方法
1、上网进行了解;
2、询问父母、菜场人员、农民;
3、自行勘测观察;
4、形成调查报告。
七、调查内容
芒种,别名忙种。代表寓意农作物成熟,农民朋友散播播种。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中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八、关于芒种节气的疑问
(一)芒种为什么又叫忙种呢?
“芒种”二字谐音“忙种”。忙种,就是“忙着种”的意思。春争日,夏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机。
(二)芒种时动物会有什么变化?
芒种三候是:螳螂生;鵙(jú)始鸣;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呜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三)芒种时吃什么?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说的就是这个时候。为什么要用青梅来煮酒呢?原来,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芒种之时,便可品尝可口的梅子了。
(四)芒种时喝什么?
1、绿茶:属于凉性茶,本来就是一种适合夏天喝的茶!可以带给身心更多的舒爽感,那么在夏天芒种的无尽烦热中,一杯绿茶就成了对抗“芒种懒散人”的秘诀啦。
2、乌梅茶:乌梅酸、涩、平,归肝、脾、肺、大年夜肠经。具有敛肺、生津等功能。
3、枸杞防暑茶:将枸杞10克、薄荷3克、五味子12克、菊花6克加盖闷泡10分钟至滋味渗出便可饮用。此饮品能补肺生津、治暑热烦渴。
4、薄荷茶:材料:干薄荷5克,冰糖、绿茶少许。功效:疏风散热,辟秽解毒。
5、苦瓜蜜茶:将苦瓜干15克放入杯中,冲入300毫升沸水,加盖闷泡10分钟至滋味渗出,加蜂蜜便可饮用,具有清热、降血压的感化。
(五)芒种时为什么会有人打泥巴仗呢?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九、农事活动
(一)东北区
冬、春小麦灌水追肥巴。稻秧插完。谷子、玉米 、高粱、棉花定苗。大豆,甘薯完成第一次铲耥。高粱、谷子,玉米两次铲耥。棉花打叶,水稻锄草,准备追肥,防治病虫害,做好防雹工作。
(二)华北区
一般麦田开始收割。夏收夏种同时抓紧。加强棉田管理,治蚜,浇水,追肥。
(三)西北区
冬小麦防治病虫。春玉米浇水,中耕,锄草,追肥。谷子中耕锄草,间苗,糜子播种、查苗,补苗。
十、公阴历日期
(一)公历日期
日期: 芒种一般在公历的每年6月6日或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
算法:[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5.678,20世纪C=6.5。
举例说明:2088年日期=[88×0.2422+5.678]-[88/4] =4,6月4日芒种。
(二)阴历日期
华北地区有“四月芒种麦在前,五月芒种麦在后”的说法,这种情况是阴历算法造成的。按阴历计算,一年实际上是354或355天。这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天数要少10-11天,因此必须三年一闰(有时是两年闰),补充所短的天数。闰月时,节气不是提前就是推后,因而芒种有时在4月,有时在5月。中国农民深知4月芒种由于打春早,节气推前,所以种庄稼就种得早,要种在芒种前,6月芒种,就把庄稼种在节气之后。
十一、民俗特点
(一)嫁树
芒种是农忙季节,在山西荣河开始收获大、小麦,当地人称之为“农忙”。有谚语说:“麦黄农忙,秀女出房。”因此在此节气,妇女也要下地帮助度过“农忙”。而在河北盐山则是在 “忙中”这天有“嫁树”的习俗。就是用刀子在枣树上划几下,寓意可以多结果实。
(二)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俗今已不存,但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提及。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芒种节道:“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绩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
十二、相关农谚
1、芒种忙,麦上场。
2、夏季农活繁,做好收、种、管。
3、大旱小旱,不过五月十三。
4、五月十三,不雨直干。
5、吃了端午粽,寒衣不可送。
6、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十三、相关小诗
芒种
一头旭日
一头落日
那个农民
挽起裤管
担两颗太阳
上山下山
一颗给老婆生火
一颗给女儿点灯
十四、关于芒种节气的建议
应多进行一些有关于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调查,例如对二十四节气的调查,让更多的人能亲身参与并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化精髓。还可以适当的举行一些文化讲座,也可以让人们更好的了解伟大的节气知识等。
十五、感悟与收获
(一)我的感受与见解:
通过对节气芒种的调查,结合相关书籍和网络资料,使我认识到了:古人发明的文化精髓不仅能为我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还能更好的加深人们对古代的了解。衷心希望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并且深知伟大文化的奥秘。
(二)收获
我现在学的知识还很浅显、有限,对于问题的观察和解决还很有难度,今后还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深入、全面发展。
这次写作,让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受益匪浅。从调查、思考、写作中,我明白了:面对问题要不惧困难,不怕麻烦,应该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去分析它,分解并解决它,由此得到深刻的启示。“纸上得来终觉浅,”要多从实践中获得真理,要加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在遇到自己确实不懂不会的知识时,要学会借助网络、书籍资料以及其他人的力量,把别人的东西为自己所用,最终让自己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其实,只要具备一颗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刨根问底的求知心。在创新不断的思考和实践之中,灵感往往来源于大家的生活。(中华路小学 钟妍妍 黄妍希 严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