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绿挎包、生字帖、木教棍……昨日(11月10日),重庆市人民小学“童年课堂”校友体验日活动在重庆市人民小学举行。60年代的老校友跨越半世纪再度聚首,紧握着双手、伏案桌前,在一片问候声中忆当年,学习课文《小猴子下山》。
学生在给回校的老校友系上红领巾
早上八点,学校校门口的位置处,佩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迎接回母校的老校友,为他们系上红领巾,发放书包。一位63岁的老校友说,在阔别母校多年以后,回到学校流露出一种熟悉的感觉,他指着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说道,“当时我们读书的时候,这里还是音乐教室,有很多阶梯,通向操场,每当下课了便直接冲向风雨操场,但是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新建了很多的教学楼。”
大课间操活动
老少学生娃练操 一起快乐童年
随着《运动员进行曲》音乐的响起,人民小学全体师生及校友来到学校操场集合,在学校体育老师的安排下,老校友站在最中间的位置,听指挥、发口令,“新老”学生组成队列,在体育老师的调整下,开始做早操。“第六套广播体操,第一节,伸展运动预备起……”随着校园广播里熟悉的声音传来,人民小学校园操场上的学生们伸展着胳膊,摆动着腿脚,老校友们的动作时而迎来学生的欢声笑语,89级三班的学生赵怡感慨道,还是一样的操场,一样的快乐童年。
80后主题班会
回顾童年:体验“我是小学生”
课堂上这帮“老同学”正在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
提及学生时代,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那些好玩的经典游戏,还有既爱又恨的班主任。而班主任最得人心的时候便是召开班会之际。在此次人民小学“童年课堂“校友体验日活动中,80年代的学生们回到学校参加主题班会。班会开始前,班主任周光蓉让学生们根据当年就读班级、姓名、现在职业三项内容做自我介绍,“我是89级三班的学生,我现在是一名设计师,小学时让我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是学校的一次运动会”、“我是89级四班的学生,我的职业是一名人民教师,时隔多年,再回到母校,我很骄傲地告诉我的周老师,长大后我成了你!”
在班会上,周老师用王安石的《梅花》让学生提笔练字,“就像当年我教你们写字一样,让老师看看多年过去,你们的字迹都有哪些变化?”几分钟时间里,周老师在教室过道里走动,看学生写的字,时而指出学生的错误,时而夸赞学生的字与当年相比,大有提高。
跨越半世纪
老同学再聚首 同上一堂《小猴子下山》
学校的老教师在给这帮多年未见的“老学生”上课
比起80年代的校友,60年代的老校友们多了几份相见恨晚,努力回忆当年同桌的名字,热泪盈眶间,这群“老学生”在教室里拉起了“家长里短”。在人民小学五年级三班的教室里,五十多位老爷爷老奶奶端坐在课桌前再做一次“小学生”,学习语文课本《小猴子下山》。
“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我要规范一下你们的姿势,做到执笔‘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边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按照张老师的要求,这些“老学生”开始各自调整姿势。等学生完全安静下来后,张老师进入课堂主题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张老师通过课前提问“小猴子为什么要下山?”、“下山干什么?”方式直入主题,借文章朗读与思考让学生对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在巩固生字方面,先后用生字贴、组词及“开火车”游戏,小组进行比赛,完成一个生字由拼读、组词到造句的过程训练。
“这一个个上课的顺序都没有变,老师还是用着当年那种温柔的语气讲课,不经意间,我好像又回到了学生时代。”今年63岁的岳玉菲笑称自己虽说是女孩子,但在当时也是个让老师不省心的孩子,时过境迁,如今她已成为孙子眼中慈祥的奶奶。对于母校,她感慨道,“学校在岁月年头中变化很大,记忆中的风雨操场、音乐教室早已看不到,却是我们那个年代最美好的童年。”(邓红娅)